交易

由於對電子交易或一般交易的需求如此之高,為什麼市場時間如此有限?

  • July 13, 2012

我很好奇為什麼很多市場時間是晚上 9 點到 3 點或 9 點到 4 點,而那裡有如此多的道具商店等等。我知道某些市場是連續交易的,但許多非常有名的市場似乎都堅持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短時間表。他們為什麼要那樣做?

我認為有一個直截了當的答案:

改變交易時間的相關成本需要通過收益來證明。

交易所、監管機構和大型市場參與者(如銀行、對沖基金、買方多頭基金)在考慮更改交易時間時非常密切地溝通並權衡利弊。顯然,這些參與者之間的動機有時是對立的。交易所爭辯說,他們可能會通過更長的交易時間來交易更多的交易量(這實際上並沒有得到證實)。一些投資者認為,某些資產的連續交易時間有利於價格發現,並且可以消除全天的流動性峰值。其他市場參與者認為,當每個人都交易時最好只交易幾個小時,因此流動性更加集中。事實上,正是出於這個原因,有些交易所只開放 30 分鐘或 1 小時,儘管其中一些此類資產的周轉率非常高。

但在考慮改變交易時間時,關鍵方面是成本效益。由於必須調整算法、交易應用程序、後台系統、數據流等,成本非常高。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有時甚至提前幾個月甚至一年才會宣布此類更改。在某些情況下,例如流動性指數期貨擴大交易時間的壓力主要是出於競爭動機。與不久前相比,現在日經期貨的交易時間要長得多,這主要是因為日本不忘繼續保持最先進的交易所之一的地位(加上通常來自美國並證明自己在日本被模仿的交易所)。想像一下,如果您可以在新加坡全天候交易相同的日經指數合約,但在大阪卻不行。如果價格和流動性模式不會對新加坡不利怎麼辦?有人想在大阪交易嗎?我對此表示懷疑。但我在延長交易時間時對類似價格或流動性模式的假設就是這樣,一個假設。交易時間更改時,交易量和流動性狀況會發生巨大變化。我記得當香港的交易時間調整時,所有銀行都必須完全重寫/更新他們的 VWAP 算法。

請記住,尤其是在金融界,一句口頭禪是:“如果它沒有壞,就不要修復它”。對流動性變化、價格發現的恐懼往往比保持現狀更讓投資組合經理和交易員感到恐懼。

最後別忘了,午休是舒展雙腿、擺脫懶惰的 Herman Miller、趕上最新的八卦並回到辦公室的好方法。有些人不喜歡這種被剝奪的感覺,至少如果他們能表達自己的意見並堅持下去的話:-)

引用自:https://quant.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