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物品

為什麼高中比小學少?

  • March 28, 2021

在美國幾乎每個公立學區,人們都可以觀察到以下模式:中學比小學少。而且高中比中學少。(每所學校的學生人數與學校人數成反比。)

但為什麼會這樣呢?有沒有基於經濟學原理的解釋?

例如,為什麼不是相反的情況?為什麼小學比高中少,比方說?

兩個相關的經濟原則是:

規模經濟:正如其他人所指出的那樣,對於更需要專業教師的初中,尤其是高中來說,這是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對於專業設施(如具有支持技術人員的科學實驗室)也是如此。此類教師和設施往往在小型學校中未被充分利用,從而導致每個孩子的教育成本更高。另一方面,小學更多地依賴通才教師,因此可以在較小的範圍內有效地運作。

根據一項關於教育規模經濟的文獻調查,Andrews, Duncombe & Yinger (2002)發現“一些證據”表明小學的最佳規模是 300-500 名學生,而高中的最佳規模是 600-900 名學生。確定最佳規模(而不是斷定越大越好)的原因是,大型學校也可能存在劣勢,例如官僚主義越多,學生和教職員工的積極性越低,家長參與度越低。請注意,這些最佳範圍是基於針對美國的研究:考慮到不同的學校課程和不同的員工工資水平,不同的範圍可能在其他地方是最佳的。

旅行費用:年齡較大的孩子更有可能自行上學,而年幼的孩子則更有可能由父母陪同。因此,對於給定的旅程,上學的旅行成本,不僅包括票價和/或燃料成本(如果有的話),而且尤其是父母時間的機會成本,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往往更大。

更正式地說,可以在家庭獲得效用的家庭生產模式的框架內考慮家庭行為。 $ U $ 從商品 $ Z_i $ 他們使用由市場商品組成的投入“生產” $ x_i $ 和/或時間段 $ T_i $ . Becker (1965)將其寫為 (p 495):

$$ U = U(Z_1,…,Z_m) ≡ U(f_1,…,f_m) ≡ U(x_1,…,x_m; T_1,…,T_m) $$

這 $ f_i $ 是“生產”函式,儘管此處使用的術語“生產”具有某種特殊的意義:Becker 給出了商品睡眠的範例,通過輸入家庭、床和時間來“生產”商品睡眠。家庭的目標是在收入和時間的限制下最大化效用(儘管通過調整花在有償工作上的時間來權衡收入與時間)。在這個框架內,兒童的教育可以被視為一種商品,使用在學校、做家庭作業和上下學旅行的時間生產的商品,也許還有市場商品(如果適用的話,學費,如果旅行需要的票價或燃料成本)。更長的上學路程意味著更多的時間投入,因此其他商品的可用時間更少,因此整體效用也更低。至關重要的是,對於更有可能由父母陪同的年幼兒童,這種影響往往更大,他們的時間也應被視為投入。此外,在某些情況下,父母每天兩次的學校旅行會減少他們從事有償工作的時間,再次導致整體家庭效用降低。因此,尋求最大化其效用的家庭將有強烈的動機試圖(通過投票或競選)確保為年幼兒童開設的公立學校規模小且數量多,因此上學的旅行時間通常很短,並且這樣做的動機較少為年齡較大的孩子上學。此外,在某些情況下,父母每天兩次的學校旅行會減少他們從事有償工作的時間,再次導致整體家庭效用降低。因此,尋求最大化其效用的家庭將有強烈的動機試圖(通過投票或競選)確保為年幼兒童開設的公立學校規模小且數量多,因此上學的旅行時間通常很短,並且這樣做的動機較少為年齡較大的孩子上學。此外,在某些情況下,父母每天兩次的學校旅行會減少他們從事有償工作的時間,再次導致整體家庭效用降低。因此,尋求最大化其效用的家庭將有強烈的動機試圖(通過投票或競選)確保為年幼兒童開設的公立學校規模小且數量多,因此上學的旅行時間通常很短,並且這樣做的動機較少為年齡較大的孩子上學。

有趣的問題…..我上過所有三個級別的公立學校,它們離我住的地方不到一英里——小學和高中不到半英里,可能還有初中學校(稱為 7 至 9 年級)。小學的做事方式和後來的學校做事方式最顯著的區別是後者,我們白天去五六個教室,而前者我們留在一個教室,除了體育課。對我來說,後一種差異表明了教師人數較少的一個可能原因:您需要專門教授英語的老師,一些專門教授科學的老師,一些專門從事社會研究的老師,一些數學老師,一些工業藝術老師,等等。假設一所初中聘請了三位數學老師:如果將其拆分為六所初中,則需要更多的老師。但是,如果將六所小學合併為一所,您仍然擁有相同數量的教師。

但是,我不得不說我沒有研究過這個問題,所以如果我了解更多,我保留改變這個觀點的權利。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1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