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經濟學

機器人技術對整體邊際消費傾向的影響

  • August 7, 2017

基本上我們知道,與富人相比,窮人和中產階級工人的邊際消費傾向更高。假設他們所有的工作都將由機器人完成,只剩下少數有工作的消費者,那麼整體支出是否會減少,從而導致某種衰退?如果我們假設了解機器人技術的富人具有較低的邊際消費傾向和較高的邊際儲蓄傾向。你的看法是什麼?

如果你的假設“只剩下幾個工作(主要是高技能)”是正確的,那麼大致有兩種選擇:

  1. 沒有工作的人變得多餘,這意味著他們將不再繁殖並消失(就像馬一樣)。在這裡,您最終會得到一個規模大大縮小的社會,這肯定會通過某種形式的衰退或長期停滯期(有點像收斂到新的穩定狀態)發生。當然,這在民主國家不太可能發生(馬不能投票)。另一種選擇是讓許多失業者移民,但自動化是一股全球力量,這只是在拖延問題。
  2. 剩下的為數不多的工作由人民共享。正如凱恩斯在近 90 年前預測的那樣,技術可以使每週工作 15 小時成為可能。因此,可以在人群之間共享較少的可用**工作時間(這將需要一些重新技能的努力)。**儘管我懷疑這是否會在資本主義中發生,但至少它避免了一場大衰退。
  3. 稅收變得更加累進,對富人徵稅以向失業者提供補貼。可以採取的“極端”形式可能是弗里德曼最喜歡的普遍基本收入負所得稅。由於機器人技術是為了提高生產力和增加利潤(通過降低勞動力份額),UBI 可以通過對利潤徵稅來融資。一方面,向其他人口提供收入可能會產生對產品和服務的更多需求,從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增長。另一方面,這些稅收制度可以與某種形式的“非生產性”工作相結合,如志願服務、社區工作等。有大量證據表明就業對心理和社會福祉很重要(例如,這裡),因此簡單地提供收入可能不會導致社會期望的結果。正如伏爾泰所說,

“工作可以避免三大罪惡:無聊、罪惡和需要。”

在所有三個選項中(在第一個選項中顯式地和劇烈地),生育率很可能會內生地適應這些變化,就像過去所做的那樣。同樣,政治理念也會適應技術和文化的變化,因此以前不可行的 UBI 之類的東西可能會被社會接受。一些非常富有的人對全民基本收入的呼籲可能部分反映了這一點(或者是那些從資本主義中受益的人的本能反應,以將其從潛在的危機/革命中拯救出來)。

說了這麼多,我會反駁你的假設,即沒有低/中技能個人的工作。在替代假設下,上述三個選項可能不再是最有可能的選項。

有人擔保普遍基本收入作為對自動化造成的失業的補償措施。在工人重新獲得技能並再次就業之前,它可以被視為凱恩斯主義的支出措施。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17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