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經濟學

經濟中的價值流動——重新定義信貸和貨幣?

  • November 26, 2019

有聲音說世界上已經有太多的債務(政府、個人、政府債務),這可能是危機的原因。另一方面,政府和中央銀行為可能(即將發生或不會發生)危機提供的唯一解決方案是製造更多債務。所以——如果消費者貸款和消費,那麼製造商就可以生產,GDP就會增長。但如果消費者審慎存錢,那麼製造商就無法銷售產品,無法繼續經營,GDP下降,出現衰退。

如果這個小插曲是真的,那麼如何實現可持續增長呢?還是這個小插曲是總是應該有繁榮/蕭條週期的例子?或者我的小插曲是否包含一些悖論、一些過於簡單化、一些錯誤?我的問題是 - 我的小插圖是正確的還是包含錯誤?這些錯誤是什麼?

人們可以嘗試通過說消費者也創造價值(勞動力)來解決小插曲中的悖論,並且他們可以在不借貸的情況下花掉通過勞動賺來的錢,因此可持續的 GDP 可以存在。如果是這樣,那麼為什麼政府或其他實體試圖增加信貸而不是增加勞動力呢?有人可能會說,“增加”勞動力可能是相當殘酷的——例如,政府可以實施法律,迫使公民接受任何報酬不高的工作(即,如果經濟中沒有更好的工作)。但另一方面,人們可以爭辯說,政府可以提高公民的技能水平、創造力水平和創業精神,這樣他們就可以創造新的企業、新的想法,成為高薪企業的有價值員工。所以——這種勞動力的增加對所有人都是有益的(公民、企業、預算;這種增加不需要增加債務水平)。為什麼沒有發生這種有益的提升?為什麼央行不建議這樣的提振,為什麼一切都在談論增加量化寬鬆和債務?

您的問題非常廣泛,因此很難回答,但我會嘗試這樣做

  1. 沒有債務能否實現可持續增長?是的!大多數經濟增長模型甚至都沒有債務。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增長來自資本積累等生產要素的增加和可用技術的增加。債務還可以通過向貧窮的企業家提供信貸來促進增長,但在大多數宏觀模型中,它對長期增長不起作用。
  2. 您描述的小插曲僅在短期內有效。在短期內,可以通過降低利率來“支持”貸款來促進經濟活動,而在短期內,儲蓄可能會加劇經濟衰退,但從長遠來看,這並不成立(至少在標準的教科書宏觀模型中不成立)。無論如何,您不應將短期動態與長期經濟增長混為一談。除非存在一些滯後效應,這仍然存在爭議,否則商業周期並不一定會影響它周圍發生的經濟增長。即使存在滯後,經濟增長仍會出現,但商業周期可能使其永久低於原本可能的水平。
  3. 價值不是來自勞動——這是一個古老的古典經濟學理論,後來被無數次反駁,並且與經驗觀察不符。價值是主觀的。話雖這麼說,增加勞動力供應肯定會增加 GDP,因為回到第 1 點。它增加了可用的生產要素存量,儘管除非你能始終如一地做到這一點,否則它會導致 GDP 水平的提高,而不是真正實現可持續增長。
  4. 我能想到的每一個發達國家都有一些試圖提高勞動力參與率的項目。例如,許多國家已經獲得稅收抵免、幫助人們找到工作的失業辦公室、職業培訓計劃、終身學習計劃等。因此,勞動力供應的“增加”肯定在大多數國家發生——事實上,我認為這是唯一的例外大約是一些已解散的國家,例如處於無政府狀態的索馬里。當然,有些州比其他州做得更好,但這是完全不同的話題。
  5. 執行甚至建議勞動力市場政策不是央行的工作。中央銀行的工作是根據其職責進行貨幣政策和銀行/金融監管。這一授權在世界各地有所不同,但大多數中央銀行的授權與美聯儲或歐洲央行的授權相似。美聯儲具有價格穩定和充分就業的雙重使命,但這裡的充分就業意味著經濟中的資源,而不僅僅是勞動力,而且是通過貨幣政策完成的。歐洲央行只有單一的價格穩定任務,因此它甚至不關心勞動力供應,除非它可以對價格穩定產生一些影響。簡而言之,中央銀行談論量化寬鬆和債務,因為那是他們的工作。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3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