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的偏好是規範的還是積極的概念?
從我對規範性和積極性這兩個術語的理解來看,我一直認為揭示的偏好是一個積極的概念。例如,說 Anakin 喜歡草而不是沙子(即 $ U(g)\succ U(s) $ ) 是一個積極的陳述。
我的想法如下:
- 這是一個無價值的聲明
- 這是經驗上客觀可測試的陳述。我們可以做一個實驗,讓 Anakin 選擇坐在沙房還是草地房,並觀察偏好。
- 獨立觀察員會同意觀察到的結果 Anakin 採摘草地房間。
然而,我遇到了一種觀點,即由於所有偏好都源於底層價值觀,它們都是嚴格規範的,即使在嚴格意義上的顯性偏好中,將它們視為積極也是一種謬論。
意見正確嗎?如果觀點不正確,你會如何反駁?僅僅通過陳述我的觀點1-3?
我也試圖找到一些可以討論這個問題的資源,但Google學者只是給了我與這個哲學問題無關的結果。我查看了 Julian Res 的經濟學哲學和 Hausmann 的選集,但我也找不到令人滿意的答案。這個問題有什麼好的參考嗎?
然而,我遇到了一種觀點,即由於所有偏好都源於底層價值觀,它們都是嚴格規範的,即使在嚴格意義上的顯性偏好中,將它們視為積極也是一種謬論。
這裡存在邏輯上的不一致,這可能有助於了解為什麼它不是看待問題的好方法。據稱通過將宇宙劃分為“規範的事物”和“積極的事物”所揭示的關鍵要素是什麼?我認為這是決定論——積極性質的問題通過完全確定的、結構上可建模的過程相互關聯,這些過程可以通過重複實驗發現。想想物理學——定律引導可觀測,可觀測揭示定律,定律可用於預測未來的可觀測。如果一棵樹倒在森林里而周圍沒有人聽到它,物理學告訴我們它仍然會發出聲音。
規範性質的事項僅在建立“規範”系統以強制執行它們的範圍內相關。想想道德——道德指導行為,行為揭示道德,但是道德——沒有規範框架——可以用來預測未來的行為嗎?不——因為道德本身可以改變,因為代理人能夠欺騙,因為代理人甚至可能不完全了解自己的偏好。至關重要的是,道德本身並不能保證未經審查的人類行為的預測指標。
所以,我認為你朋友的觀點在邏輯上是不一致的,因為它是一個矛盾:為了使所有偏好都源自潛在價值觀是真的,價值觀根據基本規律以確定性的方式影響行為必須是真的原則上,可以通過實驗發現。這是一個相當有分量的主張,在我看來,大量證據根本無法證明這一點——但如果這是真的,那就意味著偏好實際上是積極的!
那麼偏好是規範的還是積極的取決於對代理的假設。我們通常希望它們是積極的,以便我們可以對它們進行數學計算,因此我們對經濟人做出了一大堆假設——如果是真的——支持這個假設。但當然,我們知道經濟人是虛構的。因此,我們可能會懷疑,我們的偏好理論充其量只是一個有用的基準,可以為理解人們的實際行為提供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