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入

我對期貨隱含回購的想法正確嗎?

  • November 9, 2019

我正在為期貨建構分析並具有理論理解。如果隱含回購>實際回購,那麼我可以做空期貨並做多證券並在回購中融資。

在我的 2 年期合約(2020 年 3 月)的彭博螢幕上,我看到隱含的回購比實際回購高出約 25 個基點。那這不是沒腦子嗎?如果我持有到期的頭寸,我可以保證賺取 25 個基點。

市場參與者會不會跳上這一點,這樣這個機會就消失了?另一種看待它的方式是,淨基差也是負數(-2 到 -3 個刻度)。假設CTD不切換,它應該收斂到零那麼容易賺錢嗎?

我肯定錯過了什麼。

巧合的是,我昨天正在看這個。TUH0 合約的隱含回購約為聯邦基金+38,確實比截至 3 月的期限回購高出約 25 個基點。為什麼這種明顯的套利存在?答案是消耗財務資源——尤其是資產負債表上的交易。在交易期間的某個時間點,這些資源可能會從您手中奪走。特別是,當銀行試圖減少資產負債表時,交易會在年底結束。這樣做的效果是減少了能夠參與交易的銀行數量,也減少了非銀行的數量,因為它們需要銀行融資。為什麼銀行在年底減少資產負債表?基本上是為了使銀行看起來更小,原因有很多監管和會計原因。

底線:繼續交易,但問問你的老闆她是否能保證資產負債表不會在年底被拿走。

資本要求

除了@ dm63 的回答,我記得回購領域的主要關注點是對監管槓桿比率(LR)中“風險敞口”的影響。全球系統性銀行(在不同的司法管轄區)歷來對 LR 的最低要求相對嚴格(美國為 6%),無論債券的到期日如何,這都會留下 2 或 3 個滴答的利潤(或每 10 億名義上的 20 萬),特別沒有吸引力,尤其是與其他潛在的資本配置相比。

如果您考慮所使用的資本回報率,由於每次風險敞口(在最壞的情況下)需要 6% 的資本,因此該交易(如果風險增加 10 億)需要 60 毫米的資本。200k 的回報率為 0.33%。

即使您採用僅需要 3% 資本且回報為 0.66% 的最佳情況。這仍然毫無用處:我見過一家投資銀行拒絕定期產生 5% 資本回報率的交易。

技術要求

根據我對淨基差交易的記憶(可以追溯到 10 年前),許多人也很難完全理解管理風險的細微差別。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您必須計算持續所需的特定期貨數量(即對沖 MTM),然後進入結算(EDSP),您需要交易額外的期貨手數以確保您的交割概念匹配。

如果你弄錯了,那 2 或 3 個刻度很容易消失。

引用自:https://quant.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4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