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

如何交易利率期貨日曆價差?

  • November 1, 2016

這對我來說一直很難理解。第二份期貨合約相對於前月合約的估值如何?我的理解是有套利考慮(基差多 3 個月套利),並且涉及基差轉換價格。然而,在一個長期低波動性和低名義利率水平的世界中,基差轉換已成為過去。那麼,利差是日曆價差的主要驅動力嗎?然後假設相同的 CTD,多頭日曆價差頭寸將是空頭前月基差和多頭下一個期貨基差。

交易債券期貨日曆價差實際上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涉及許多活動部分。但首先,請記住債券期貨價格約為:$$ F = \text{spot price} - \text{carry} - \text{delivery option value (DOV)} \pm \text{rich/cheap}。 $$ 所以日曆價差代表現貨價格、套利、交割選擇和相對豐富/便宜的差異。

這種分解為推動日曆價差的因素提供了一些線索:

  1. 持續時間:通常(並非總是),後一個月合約的持續時間更長。當收益率上升時,後合約將比前合約虧損更多,導致日曆價差擴大(上升)。這表明債券日曆利差實際上與利率具有很強的方向性。(當然,您始終可以通過交易 DV01 加權日曆價差來對沖久期風險。)
  2. 曲線:當收益率曲線變陡時,後合約也可能跑輸前合約,這導致日曆價差也擴大。
  3. 回購:這會影響進位組件。反向合約有更多的回購風險。當回購利率上升時,背面合約的價值增加超過正面,導致日曆價差收窄。當美聯儲活躍時,這個因素變得很重要。
  4. 切換期權:假設涉及交割期權,則反向合約可能對波動性上升更為敏感。因此,較高的隱含波動率將擴大日曆價差。還應進行詳細的情景分析以確定 CTD 轉換如何影響契約估值。
  5. 相對價值:相對於公允價值,期貨可能以持續的模式交易豐富或便宜,這可能是因為市場參與者以可預測的方式行事,導致暫時的失衡(下一個更多內容)。
  6. 流量:在滾動期間,也許最重要的因素是流量。實物貨幣資產管理公司往往不會將他們的債券期貨持有至交割月(因為他們不能接受實物交割),並且幾乎必須在幾乎同一時間展期至下一份合約。因此,它們的定位方式將深刻影響日曆價差的估值。例如,如果他們主要做多,那麼他們總體上將不得不賣出前合約並買入後合約,從而導致日曆價差收緊(其他條件相同)。

引用自:https://quant.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