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

(微觀經濟學)如何在外部性中對公共物品和公共資源進行分類?

  • July 27, 2019

在微觀經濟學中有四種類型的外部性——正消費外部性、正生產外部性、負消費外部性和負生產外部性。除了外部性,您還可以了解根據排他性和競爭性分類的公共資源和公共產品。

我認為公共資源屬於負外部性類別,因為它們往往被過度生產,而公共產品屬於正外部性類別,因為它們往往生產不足。

我感到困惑的是**,常見資源是否被歸類為負消費外部性或負生產外部性**。兩者俱有不同的特徵,用不同的圖表表示,其中負生產外部性有兩條成本曲線(私人邊際成本和社會邊際成本)和一條效用曲線,而負消費外部性有兩條效用曲線(私人邊際效用和社會邊際成本)邊際效用)和一條成本曲線。我對公共資源屬於哪個負外部性感到困惑。

公共物品也是如此。**公共物品是正的消費外部性還是正的生產外部性?**就像前面寫的解釋一樣,兩者俱有不同的特徵和圖表,取決於是消費還是生產外部性。

總而言之,我想我有兩個有點相似的問題:

  1. 常見資源是否被歸類為負消費外部性或負生產外部性?
  2. 公共產品是屬於正消費外部性還是正生產外部性?

如果有人可以為我提供有關每個問題的詳細解釋,我將不勝感激。謝謝!:)

首先讓我們澄清一些術語:我假設“公共資源”是指非排他性但具有競爭性的商品。在這些情況下適用的術語是開放獲取。在公共資源中存在共享財產權,因此具有一定的排他性(這是哈丁公地悲劇中的錯誤之一)。

那麼,您的兩個相關問題的答案是:這取決於商品的類型。公共產品和外部性是相關但截然不同的問題。

以經典的公共產品為例:國防。如果生產或消費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因此不存在外部性,這不是問題。這也是公共產品的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一個人不能被排除在國防之外,一個人的保護不會減少另一個人的保護。

這並不是說兩者永遠不會在一起。空氣污染是生產消費外部性的一個典型例子(這些公司並沒有故意污染空氣,但會降低消費者的健康),而且通常是一種公共壞事:如果一個人生活在該地區,那麼一個人就不能被排除在外,呼吸著被污染的空氣。不會降低整體污染水平。

經典的 Gordon-Schaefer 捕撈模型既是一個開放獲取資源問題,也是一個生產-生產外部性問題:一個生產者額外擷取一條魚會增加其他生產者的成本。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