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

“非工資商品”價格的上漲如何增加就業?

  • April 15, 2018

凱恩斯(1936 年,第 2 章)說,基於經典理論,“只有四種可能的增加就業的方法”,其中第四種是:

與工資商品價格相比,非工資商品的價格上漲,這與非工資收入者的支出從工資商品向非工資商品的轉移有關。

上面的引用是什麼意思?什麼是工資商品和非工資商品?為什麼非工資商品價格上漲會增加就業?

PS Keynes 在這裡的討論是參考 AC Pigou’s Theory of Unemployment (1933),我在網上找不到。庇古似乎對“工資商品”和“非工資商品”進行了區分。凱恩斯非常簡短地提到“非工資商品”是“庇古教授對商品價格的方便術語,貨幣工資的效用取決於其價格”,但我不確定我是否理解這一點。

工資商品是有工資的工人可能購買的商品,也許現在更普遍地稱為消費品

非工資商品是指獲得利潤或利息的食利者可能購買的商品,包括現在可能被稱為資本品投資品的商品

至於如何解讀凱恩斯對庇古立場的解釋(實際上既不是凱恩斯也不是庇古),可能是說,如果非工薪階層將他們的需求轉向非工薪商品,這將產生推動提高非工資品的相對價格,降低工資品的相對價格,大概

  • 要麼是增加受僱生產非工資商品的工薪階層人數及其工資的直接影響,
  • 或將所有工資收入者的實際工資(因為他們的工資商品現在相對便宜)提高到超過以前的“勞動邊際負效用”的間接影響,這鼓勵了增加工資收入的就業(今天將被稱為替代效應

凱恩斯認為,經典就業理論的第一個基本假設

一、工資等於勞動的邊際產量

或者

$$ W(N) = P \cdot \frac{dQ}{dN}(N) $$ 在哪裡 $ W(N) $ 是金錢工資, $ N $ 是就業水平, $ Q(N) $ 是在該就業水平上的勞動物理生產力,並且 $ P $ 是商品的價格或我們今天所說的價格水平

按照收益遞減原則 $ \frac{dQ}{dN}(N) $ 是就業水平的減函式 $ N $ .

$ W(N) $ 是一個非遞減函式,對於那些同意以較低工資工作的人來說,首先被雇用。

然後錢工資 $ W(N) $ 等於 $ P_w \cdot W_r(N) $ , 在哪裡 $ P_w $ 是工資商品(或者我們今天稱之為消費品或最終商品)的價格,並且 $ W_r(N) $ 是實際工資。凱恩斯在經典理論的第二個假設中使用它:

二、當使用一定數量的勞動力時,工資的效用等於該數量的就業的邊際負效用。

也就是說,一個就業者的實際工資是(在就業者自己的估計中)剛好足以促使實際就業的勞動量即將到來的工資。

因此,對於工資物品的生產,第一個假設可以寫成

$$ P_w \cdot W_r(N) = P_w \cdot \frac{dQ_w}{dN}(N) $$ 或者 $$ W_r(N) = \frac{dQ_w}{dN}(N)\tag{1}\label{wg} $$ 在哪裡 $ Q_w(N) $ 是工資品的實物生產。

對於非工資商品(或者我們今天稱之為投資商品),等式會有所不同:

$$ W_r(N) = \frac{P_{n-w}}{P_{w}}\frac{dQ_{n-w}}{dN}(N)\tag{2}\label{nwg} $$ 在哪裡 $ P_{n-w} $ 和 $ P_{w} $ 分別是非工資商品和工資商品的價格。

本質上,我們不能以非工資商品“支付”員工!

現在我們可以理解“增加就業的四種可能方式”中的三種:

(b) 減少勞動力的邊際負效用,以可獲得額外勞動力的實際工資表示,從而減少“自願”失業;

IE $ W_r(N) $ 在方程中 $ \eqref{wg} $ 和 $ \eqref{nwg} $ is 向下移動,因此與方程右側的函式的交點向右移動。

(c) 工資商品行業勞動邊際物質生產力的提高

即右邊的函式 $ \eqref{wg} $ 向上移動,因此與等式左側函式的交點向右移動。

最後:

(d) 與工資商品價格相比,非工資商品的價格上漲

即增加比率 $ \frac{P_{n-w}}{P_{w}} $ 在 $ \eqref{nwg} $ 有效地轉移以工資商品表示的非工資商品的勞動邊際產量 $ \frac{P_{n-w}}{P_{w}}\frac{dQ_{n-w}}{dN} $ 向上所以與 $ W_r(N) $ 將再次向右移動。

請注意,凱恩斯旨在駁斥(部分)上述推測。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1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