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學

德國的經常賬戶盈餘:負面影響?如何解決它們?

  • May 3, 2020

有害的持續經常賬戶赤字的理由很容易建立:母國長期在國外借款,債務可能達到不可持續的地步。有幾種方法可以向債務人施加壓力以確保還款。家庭私人和政府代理人可以通過結合他們對債務不再償還(不太可能)時會發生什麼的未來預期來自我調節他們的支出。另一種方式是通過市場力量,如果債權人認為本國不再有能力償還債務,那麼本國的資金就會消失,或者可能存在還款的政治壓力。

但是,對於貿易順差餘額,似乎不存在任何“經濟”力量在發揮下行壓力……或者是嗎?

例如,德國自 70 年代以來一直積累巨額盈餘,最近,其盈餘在 2015 年已達到 GDP 的 8.5%。如何從“經濟上”解釋這一點?

任何幫助,將不勝感激。

根據評論中的要求:

德國銀行在美國次貸危機中損失了很多錢,如果歐元體系沒有拯救它們,他們在希臘的損失會更多。如果您持續存在貿易順差,這可能是合理預期的:​​您獲得的外國資產可能永遠無法償還或價值可能低於您的預期

當一個國家的經常賬戶盈餘超過 GDP 的 6%,而德國現在約為 8% 時,歐盟委員會應該根據其宏觀經濟失衡程序進行調查。最後,宏觀經濟失衡程序在理論上可能會成為過度失衡程序,並可能對歐元區成員國實施高達 GDP 的 0.1% 的製裁。但出於歐洲政治原因,這不會發生在德國身上。維基百科有描述,你也可以閱讀最新的委員會報告

實際上,德國正在製造東西並將其發送給外國人,而無需將其交換為類似價值的進口產品。最終,德國人可能會注意到他們可以擁有更高的生活水平,而他們的重商主義政治家和經濟學家一直否認這一點

德國儲戶和政界人士已經在抗議低利率,也許有一天可能會認為,在負利率時期,消費(和進口)更多是明智的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1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