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學

隨著現代旅行和網際網路的發展,自然失業率是否有所下降?

  • May 13, 2015

自然失業率是結構性失業和摩擦性失業的結合。

結構性失業是由給定地區的給定工資的勞動力過剩引起的。

摩擦性失業是由尋找工作或在工作之間轉換的工人造成的。

然而,現代旅行(飛機、汽車等)將允許過剩勞動力更快地轉移到勞動力短缺的地區,從而減少結構性失業和摩擦性失業;同樣,網際網路(特別是搜尋引擎、線上招聘會等)將通過允許工人更輕鬆地搜尋和找到工作來減少摩擦性失業。

這是否意味著自然就業率隨著現代旅行和網際網路而下降?

對我來說,由於你提到的因素,它似乎增加了,而不是減少了。是的,交通和資訊網路使勞動力流動成為可能。但它們也促進了商品和資訊的流動——由於商品和資訊比人類更具流動性,它們的利潤更高,其便攜性的結果超過了勞動力流動性增加的結果。

當貨物難以移動時,當地供應商必須滿足當地需求。如果製造商失去了一筆交易,它會轉而去找當地的競爭對手,勞動力可以輕鬆適應。現在,如果製造商失去了一筆交易,它就會流向 5000 公里外的競爭對手。以魯爾區為例:儘管在 20 世紀中葉吸引勞動力的鋼鐵工業已經不復存在,但它仍然是德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德國人從字面上將他們在全球的一家鋼鐵廠運往中國——但工人們留下了。

因此,由於勞動力無法以發生結構性變化的速度適應結構性變化,因此結構性失業率高於啟用此類變化的網路之前。但變化速度的加快也意味著更多的摩擦性失業。正在發生的很大一部分適應需要人們換工作。此外,您對通勤半徑增加的觀察也會導致摩擦性失業——當一個人對他的工作不滿意時,他在現在增加的通勤區域有更多的機會,並且更有可能換工作。

還有很多間接影響。網際網路和交通網路促成了文化(例如,今天人們提早搬出他們的出生地,因此以後可能更願意再次搬遷)、商業模式(例如電影流媒體)和市場結構(當今大公司的趨勢除其他外,通過有效的資訊和人員流動來實現,這降低了大公司的間接成本和全球知識——我懷疑 50 年前,一家美國的普通大杯咖啡連鎖店是否能夠建立自己在歐洲。如今,文化輸出意味著時尚的歐洲少年在他們所在的地方有一家商店之前就已經認出了這個品牌)。他們是雙向的——一個大公司實際上可能更穩定,

無論全球化(以更多的資訊和商品交流為先導,甚至是各自網路上的人的交流)在未來會帶來什麼,目前似乎都會造成更多的失業——不是因為它本身就是一件壞事,而是因為在一個更有活力的市場中,工作穩定性較差。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