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富人選擇囤積財富,金融泡沫是否無害?
真正的問題比標題所暗示的要長。
我正在閱讀 Ray Dalio 的《應對大債務危機的原則》,他提到當太多的錢追逐太少的商品時,就會出現經濟泡沫。實際上,這也意味著收入的增長速度不應超過生產率的增長速度。
但是,如果富人(或擁有高估資產的人)不花掉他們的“利潤”並囤積起來怎麼辦?這是否意味著在經濟中流通的真實貨幣仍將停滯不前,人們的收入實際上並沒有比生產力增長得更快,而且泡沫只會導致任意擴大的貧富差距,不會產生任何實際後果直到富人決定花費/分配它們?
正如評論中所討論的,我們可以將金融泡沫定義為金融資產基於預期現金流被高估的情況,但投資者預計其他投資者將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有這方面的文獻,好久沒看。
然而,這個問題更多的是關於經濟影響,這通常不屬於該文獻的一部分。“經濟泡沫”不是標準術語,但可以想像,它與奧地利經濟理論或海曼·明斯基的商業周期理論中的“不良投資”概念有關。我將對 Minsky 的觀點(可以追溯到 1960 年代)發表一些評論。該理論有更現代的版本,但我認為我們不需要走那麼遠。
首先要注意的是,我們可能會出現對經濟活動沒有可衡量影響的小型金融泡沫。例如,在網際網路上查找“Beanie Babies”。人們賺了/虧了錢——所以這對他們很重要——但對就業等沒有影響。有更大的泡沫——例如,1980 年左右出現的黃金泡沫,贏家和輸家更多,對經濟的影響很小。經濟(黃金開採蓬勃發展)。
然而,更常見的情況是推動固定投資的大泡沫。海曼·明斯基將這一過程稱為“金融不穩定假設”。有很多書描述了這一點,包括*“它”會再次發生嗎?*
不斷上漲的金融市場價格使公司/家庭更容易借貸,他們用它來進行固定投資。這種投資創造了就業機會,從而推動了經濟發展。然而,它們達到了投資過多的地步,企業/家庭陷入了不可持續的境地。這就是 2008 年金融危機中發生的情況,當時(除其他外)對住房進行了過度投資。
我們現在可以回到這個問題。
- 達利歐的名言——太多的錢追逐太少的商品——似乎與發生的事情不符。(我認為引用需要更多的上下文。)
- 富人囤積所得的說法並沒有真正的幫助。在 2008 年的危機中,根本問題之一(還有更多)是有太多人受僱建造房屋。當對房屋的需求下降時,他們不可避免地會失去工作。危機是由於經濟疲軟而引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