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學

李嘉圖與非李嘉圖策略辨識

  • January 21, 2018

我正在閱讀Sala (2004),我認為我在論文中發現了一個錯誤。在第 7 頁,作者認為可以通過考慮初級盈餘與其對實際債務的影響之間的相關性來區分李嘉圖和非李嘉圖的政策制度。看這張照片。

在哪裡 $ s_t $ 是目前的初級盈餘, $ \alpha_t $ 是折扣因子和 $ b_t $ 是真正的債務。

他說:

如果響應 $ b_t $ 到 $ s_t $ 是負的,政權是李嘉圖;如果響應 $ b_t $ 到 $ s_t $ 是非負的,政體是非李嘉圖的

雖然我同意這一點,但我不同意他在我連結的圖片中寫的內容。即案例 1 代表李嘉圖制度,案例 2 代表非李嘉圖制度。

在情況 1 中,目前基本盈餘 ( $ s_t $ ) 和未來盈餘 ( $ s_{t+k}) $ ,因此債務的實際價值是恆定的。這與上面的引用有何一致?對我來說,案例 3,即 $ \text{corr}(s_{t},s_{t+k}) < 0 $ 應該是李嘉圖政權,因為今天的高盈餘意味著明天的低盈餘。

我誤解了作者還是他的意思是寫“案例2和3允許政權辨識”?

我認為你誤讀了薩拉所寫的內容。您連結的圖像中的第一句話只是說在發生案例 1 或案例 2 的世界中,響應 $ b_t $ 震驚 $ s_t $ 允許我們區分李嘉圖和非李嘉圖政權,因為沒有辨識問題。換句話說,如果案例 1 不等式或案例 2 不等式成立,那麼我們可以確信我們已經從李嘉圖制度中辨識出非李嘉圖制度。

根據 Sala 的說法,由於與實際債務的共同運動相關的辨識問題,我們似乎無法在案例 3 中輕易地從非李嘉圖政權中辨識出李嘉圖政權。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