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
弗里德曼以外的通貨膨脹原因
我想現在每個人都知道弗里德曼的這句話:
通貨膨脹在任何地方都是一種貨幣現象,因為它只能而且只能通過貨幣數量的增加而不是產出的增加來產生。
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美國放了很多錢,通貨膨脹率很低。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出現螺旋效應。一些異端經濟學家也談到商品供應不足。排放仍然只適用於中長期。
總而言之,問題將是:
- 企業能否成為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還是純粹的貨幣效應?
- 在不那麼發達的國家,可能沒有太多的競爭。這會導致通貨膨脹嗎?
已編輯。 *原始問題:*誰能幫我理解那句話什麼時候是真的,什麼時候也應該考慮其他因素?
美國放了很多錢,通貨膨脹率很低。
我們在這裡談論量化寬鬆嗎?這取決於您願意在多大程度上定義通貨膨脹。量化寬鬆導致資產價格上漲,而不是消費價格上漲。看看股票價格,根據一些知名投資者(例如沃倫巴菲特)的說法,股票價格被高估了 50%。
關於量化寬鬆的一個常見抱怨是它過度關注投資,而對人的關注不夠(華爾街超過大街)。它成功地支撐了股價,使其回到了被認為處於泡沫中的 2008 年水平。量化寬鬆主要集中在投資資產上。它似乎並沒有把錢送到消費者手中。家庭收入仍然很低。
簡而言之,我不認為目前的美國經濟衰退反駁了弗里德曼的說法。美聯儲避開了傳統的公開市場操作,轉而採用量化寬鬆政策,這影響了投資,但並未增加消費者可用的貨幣供應量。一個更好的問題可能是為什麼量化寬鬆被廣泛認為是在擴大貨幣供應量,而實際上它似乎並沒有這樣做——至少不是那種擴張導致消費者價格上漲的貨幣供應量。
注意:我確信有理論工作不同意弗里德曼的說法。我沒有試圖涵蓋這一點。我陷入了一個有問題的斷言,即美國貨幣供應量在沒有引起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擴大了。我懷疑這對於達成共識來說太新了。這是我對一種可能的解釋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