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

透明的部分準備金銀行作為目前系統的替代品

  • February 25, 2022

我是從外行的角度來的,但我一直在努力理解宏觀經濟學和金融學。目前我正在為目前的話題而苦苦掙扎。在這裡我不擔心系統轉換只是爭論兩個不同系統的後果。

我承認,未使用的借貸資本對經濟增長非常有用,而銀行似乎是在藉款人和貸方之間進行中介的一種很好的、客觀的方式。我理解目前形式的部分準備金銀行業務,但我不同意它,它使好時光變得更好,壞時光變得更糟,而且我們需要貨幣政策來消除它。首先平滑銀行業務不是更有意義嗎?但是通過放貸來擴大貨幣供應量但仍將其存入存款賬戶似乎會導致金融泡沫。我認為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對存款保持透明來避免這種情況:

  • 當您開立賬戶時,您會確定您願意貸出多少,並且必須了解隱含的風險。
  • 查看餘額時,顯示已借出或標記為已借出的資金,但無法使用。
  • 這對我來說很直覺,因為如果我把 100美元借給我的朋友,那我就缺這 100 美元,而且我知道,我不能使用它們。為什麼銀行不應該遵守這個標準?

我認為這將避免銀行擠兌,因為你可以清楚地檢查有多少可用,並且不會擔心你會失去一切,同時仍然可以獲得借貸的好處,儘管增長放緩但經濟衰退也較為溫和。這可能被認為是不切實際的,但在我看來,處理目前系統的後果似乎更加不切實際。

這是否是一個現實的選擇,如果是的話,與目前系統相比,對經濟有何影響?

正如@BrianRomanchuk 所提到的,哪個系統“更好”是見仁見智的,因為這包括價值判斷。對於一個激進的禁慾主義者來說,一個強迫人們維持生計的製度是最好的製度。但是,從經濟角度來看,您的建議很可能不是最優的。

您在這裡提出的建議基本上是過渡到某種 100% 部分儲備系統。過去曾有人提出過這種系統的建議——它被稱為“芝加哥計劃”。這個想法在 30 年代首先在芝加哥大學獲得了一些關注(因此被稱為芝加哥計劃),幾年前,當 Jaromir Benes 和 Michael Kumho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發表他們的論文《芝加哥計劃》時,該計劃引起了一些轟動。試圖重振這個想法。然而,這個想法並沒有真正被這個行業所接受。有幾個原因。

  1. 你是對的,如果有 100% 的準備金並且銀行只能藉出投資賬戶中的錢(你稱之為預留),它將防止銀行擠兌的機會(至少對於存款本身而言)。但有證據表明,政府提供的存款保險同樣可以很好地做到這一點。您可能不知道,但在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多數發達國家,所有銀行都依法必須為其存款投保。因此,即使您的存款在技術上被借出,如果銀行倒閉,您也不會失去它們(至少在一定限度內,在美國,存款保險的限額為250.000美元,請參見此處)。因此,除非您的收入分配很高,否則您永遠不必讓銀行擠兌,因為您的錢是安全的是您可以保護自己免受此影響的其他方法,通常您可能會有一些真正為您投資的財富經理。芝加哥計劃的唯一優勢是總有一些“影子銀行”試圖通過偽裝成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來繞過存款保險規則,但人們普遍認為這個問題可以通過適當的監管來控制。
  2. 部分準備金制度相對於全部準備金制度具有許多優點。在部分準備金制度中,貨幣供應可以根據經濟中的貸款需求更靈活地擴張和收縮,因此政府通過中央銀行可以輕鬆地通過設定利率而不是實際改變貨幣基礎來管理貨幣供應。但是,在您的系統中,這將不再可能,中央銀行將不得不通過貨幣基礎的變化來管理貨幣供應,這與您只玩利率時一樣的精確度要困難得多。在經濟學中管理貨幣數量對於緩解繁榮-蕭條週期極為重要。因此,
  3. 在 100% 儲備計劃下,極有可能存在過多的無菌存款。剛剛存入但從未借出的資金用於資助投資,這對公司創造、就業創造和總體經濟活動極為有利。在這樣的系統中,公司將有更難的時間投資於新工廠的研發等,因為大多數國家儲蓄不會用於生產用途。

因此,一般主流經濟學家對 100% 準備金制度不是很友好,並且認為這種制度對經濟來說會更糟,因為它有一些嚴重的缺點,只有一些暫時的可能優勢。

唯一有勇氣嘗試實施此類計劃的國家是冰島,但據我所知,儘管他們在 2015 年宣布要實施,但他們還沒有真正實施。根據最近的消息來源,我設法找到了他們從 2016 年開始進行的改革,該委員會仍在審查該制度的設立委員會。

但是,讓我再次重申,什麼系統最好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提供盡可能高水平的物質福利的系統可能不是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好的系統。您可能會出於道德等原因反對部分銀行業務,但大多數專業人士都支持部分準備金制度,或者至少並不真正認可任何更好的替代方案。事實上,作為一名本科經濟學家,你會聽到的唯一其他貨幣體係是黃金/白銀本位制,甚至可能在歷史課上 - 我只是想表明,在主流經濟學家中,部分準備金確實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無論是好是壞,替代品通常被認為不值得向本科生提及。

只回應幾點。

當您開立賬戶時,您會確定您願意貸出多少,並且必須了解隱含的風險。

這可以在目前系統中實現,因為人們可以自由購買國庫券,而這些國庫券實際上是無違約風險的。

此外,小額存款人沒有與銀行存款相關的違約風險,因為他們受到存款保險的保障。

我認為這將避免銀行擠兌,因為你可以清楚地檢查有多少可用,並且不會擔心你會失去一切,同時仍然可以獲得借貸的好處,儘管增長放緩但經濟衰退也較為溫和。

你相信衰退會更溫和,但沒有太多證據支持這一理論。2008年非銀行金融體系崩潰,非銀行金融最後貸款人運作機制不明顯。鑑於銀行處於嚴格的監管制度下,這使得中央銀行在充當銀行系統流動性的支持者時有一定的信心。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3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