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學

個人消費者能否成為價格製定者,從而對福利產生重大影響?

  • November 13, 2020

假設某商品 X 的需求受到很大衝擊。只要 X 有相當標準的供求曲線,價格就會上漲。所有以較低價格購買的買家都會受到輕微傷害——他們都必須為商品支付更多費用。生產者從中受益——他們獲得了更大的利潤。新買家可能也會從購買商品中受益。

以美元計,這應該平衡為略微積極。但是,就福利而言,似乎並非如此。購買者可能都比生產者窮得多,因此額外1美元的利潤對生產者的價值可能遠低於對購買者的價值,因此需求衝擊總體上可能是一件壞事——它實際上是從窮人對富人。或者可能是相反的情況,生產者比買家更窮,在這種情況下,需求衝擊將是一件好事——這是從富人到窮人的轉移。是對的嗎?

但實際的問題是:個人消費者是否曾經觸發過這樣的價格變化?如果我選擇去超市買一個蘋果(而不是不這樣做),那麼蘋果需求的微小增加是否有可能引發所有蘋果的價格上漲,即使是很短的時間? 或者,如果我選擇購買和消費更多的汽油,這比蘋果更可分割,我是否有可能將汽油價格提高 0.01 美元,無論價格上漲只是發生在我當地的加油站還是世界各地?

我意識到,即使有可能發生這種情況,也極不可能。沒關係。我很好奇我是否有十億分之一的機會產生這種效果。畢竟,在全球範圍內將大米或小麥的價格提高0.01美元可能會產生巨大的福利影響。至少對於一些極端貧困的人來說, 0.01美元的價格差異可能意味著他們一天都餓了,或者他們買不起其他必需品,比如藥品。那麼,是否存在所有個人消費者產生這種影響的可能性?

如果您知道任何研究這種現象的論文,我會喜歡一些建議!同樣,任何研究哪些個別商品絕大多數由窮人生產並由富人消費的論文,反之亦然。(我猜貿易文獻中可能有一些東西?)

福利問題的回答

福利分析並非如此簡單。首先,讓我們暫時擱置任何不平等的考慮(我們可以稍後添加它們,但有一些關於福利分析的誤解必須首先糾正)。

供需分析中的福利通常以消費者和生產者剩餘的數量來衡量。這些被定義為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與消費者實際支付的價格之間的差值,在消費者剩餘的情況下,在生產者剩餘的情況下,消費者實際支付的價格之間的差額,在這兩種情況下,所有消費者和生產者。從圖形上看,消費者剩餘由藍色區域給出,生產者剩餘由下圖中的紅色區域給出:

在此處輸入圖像描述

鑑於此,即使價格上漲,需求的擴大也很可能導致整體福利和消費者福利的增加。考慮一個簡單的例子:

假設需求為: $ D=100-10P $ 並提供為 $ S=6P $ . 鑑於此假設,市場價格和數量將是 $ P_e = 6.25, Q_e = 37.5 $ 這將為我們提供以下生產者和消費者剩餘: $ PS = 117.1875, CS = 70.3125 $ .

現在假設需求增加(即向右移動),可以用新的需求函式表示 $ D = 120 -10P $ 供應保持不變。現在市場價格和數量將是 $ P_e = 7.5, Q_e = 45 $ 這將為我們提供以下生產者和消費者剩餘: $ PS = 168.75, CS = 101.25 $ .

正如上面簡單的程式化範例所清楚表明的那樣,即使僅以消費者福利的方式衡量,需求的增加即使導致價格上漲也可以很好地使消費者過得更好。請注意,以上只是範例,消費者和生產者剩餘的大小關鍵取決於供需的形狀,因此在某些情況下,消費者的情況可能會更糟。關鍵是,從一開始,關於從衝擊到需求的消費者福利的斷言就是完全無效的。

接下來,如果我們想開始討論不平等和類似問題,那麼是的,上述福利分析將會改變。例如,如果我們表示所有生產者都是窮人,而所有消費者都是富人(反之亦然),假設可以進行人際福利比較等,我們還必須相應地衡量消費者和生產者剩餘以反映這一點。儘管如此,這並不一定會改變上述福利分析的結果,不平等必須足夠嚴重,以便在新均衡中按比例縮放的 CS/PS 會更低。

然而,簡單的部分均衡通用供需圖/模型不適合分析不平等。例如,上述程式化的供需模型沒有明確地模擬要素價格(例如工資、資本等)。供給向上傾斜的原因是生產者生產的產品越多,他們需要雇用的要素就越多(例如更多的工人),這給工資帶來了上行壓力。僅僅因為工廠老闆很富有,這並不意味著工人參與更多的分析,我們將嘗試模擬勞動力市場上的供應需求變化或一些替代的部分均衡分析,特別關注人們的收入/財富,無論他們是消費者還是生產者等. 由於這種異質性並沒有被簡單的程式化供需擷取,因此您根本無法進行任何認真的福利分析,而僅僅考慮到給定商品市場上供需變化的不平等。為此,您需要更複雜的模型(參見任何公共經濟學教科書中的討論,例如 Stiglitz,公共部門經濟學,第 3 版。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關於個人消費者價格變動問題的回答

是的,個人消費者需求可以改變市場價格,除非我們有特殊情況(例如供應完全有彈性的情況,因此需求增加不會影響均衡價格)。我的意思是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微不足道的。需求函式只不過是個人需求的集合,因此如果需求和供給函式使得需求增加導致價格變化,那麼個人消費者可以影響市場價格。

您當然可以有特殊情況,例如“階梯式”供應,因為供應商可能僅僅因為一個額外的人需要一種額外的商品而調整價格的成本太高(您的綜合商店購物者範例)。下面描繪了這種情況的一個誇張的例子。

在如下所示的情況下,只有當價格充分移動到供應有彈性的點時,需求才會影響價格。某些個人消費者成為眾所周知的“最後一根稻草”的機率將取決於模型的參數。例如,如果我們假設需求量必須增加 $ 100 $ 創造價格變化,如果我們假設這種需求增加是由 $ 100 $ 每個消費者都將他們的需求精確地提高 1,那麼任何一個隨機選擇的消費者是導致價格變化的消費者的機率為 $ \frac{1}{100}=1% $ . 這當然被過度簡化了,因為實際上一個消費者將他們的需求增加了 10,而另一個消費者只增加了 1,這會使機率計算更加複雜,但原則上並非不可能。

話雖如此,我不知道有任何研究會嘗試計算上述內容。通常,在需求方面,研究人員沒有關於每個客戶的個人需求的數據。即使是需求曲線也必須估計,因為只能觀察到均衡需求,但這是可行的,並且可以以合理的精度完成。因此,如果在某些情況下有足夠的數據來實際計算這一點,我會感到驚訝。然而,我們知道需求作為一個整體會影響價格——有關於供需系統估計的全部文獻(參見 MacKay & Miller;2019對於審查和其中引用的特定範例的來源)這表明需求的變化會改變價格,並且由於需求只是個人需求的集合,因此個人對此會產生影響。由於需求曲線只有在個人需求發生變化時才會發生變化,所以總會有人在邊際上負責觸發價格變化。

在此處輸入圖像描述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