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學

一群經濟主體真的表現得好像他們是理性的嗎?

  • October 24, 2021

在質疑理性選擇假設時,我經常會得到類似以下的回答:

“個人有時可能會做出不理性的決定,但當你綜合考慮他們的選擇時,一大群經濟主體會表現得好像他們每個人都在做出理性的決定。”

問題:

  1. 您能否更詳細地解釋上述聲明背後的理由?
  2. 上述陳述如何與經驗證據相抵觸?

文獻中充斥著這樣的例子

  1. 個體理性導致總體理性
  2. 個體理性不會產生總體理性(當考慮公共物品或外部性時;阿羅不可能定理也屬於這種情況)
  3. 個人理性的缺乏導致總體理性的缺乏

是顯而易見的,不是很有趣,但是您在文章中提到的案例更令人著迷: 4. 個體理性的缺失產生了總體理性

你在問:

  1. 您能否更詳細地解釋上述聲明背後的理由?

在我看來,許多“通過聚合結果的規律性”背後有一個統計規律,這些方程最好地說明了這一點(以標準符號表示):

$$ \begin{align} y_n &= f_n(p) + u_n \ \frac{1}{N}\sum_n^N y_n &= F(p) + \frac{1}{N}\sum_n^N u_n \end{align} $$

分解誤差項 $ u_n $ 代表理性行為的差距。如果這個項是獨立同分佈的,那麼聚合“均值”項的變異數遠小於 $ u_n $ . 因此,雖然“非理性”在個人層面上的經驗可能很大,但總體上“非理性”的重要性可能較小(由於總和的補償)。“理性”(需求或供給)函式 $ F(p) \equiv \frac{1}{N} \sum_n^N f_n(p) $ 可能成為解釋總體“平均”水平的驅動力 $ Y $ ,而理性可能是分解行為中的一個小組成部分。

如果將經濟結構(例如簡單的預算約束或市場均衡條件)添加到上述統計解釋中,則可以總體上加強某些屬性。有關說明此類推理的參考,請參閱:

Becker, GS, 1962,“非理性行為和經濟理論” ,政治經濟學雜誌,70,1-13。

Heiner, RA, 1982,“短期行業均衡中的企業理論”,美國經濟評論,72,555-62。

  1. 上述陳述如何與經驗證據相抵觸?

好吧,有許多匯總結果不是“合理的”(因為它們屬於上述第 2 類)。關於第 4 類的非實驗證據,有:

Hildenbrand, W.,1994 年,市場需求:理論和經驗證據,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48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