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學

如何解釋數量競爭和價格獲取?

  • October 5, 2022

注意:這是一個關於微觀經濟學教學法的問題,針對那些有教授這門學科經驗的人。

當我研究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時,定價壟斷對我來說是完全合理的,但完全競爭下的定價公司從來沒有。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單獨影響市場價格,但它們集體可以嗎?沒有人為他們的產品定價,但神奇的是一些“市場價格”從天而降?這對我來說似乎是一個明顯的矛盾。

然後我了解了古諾比賽。再次,企業在數量上競爭,市場價格通過間接需求函式從天而降。再一次,這對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真正的公司不只是生產一些數量然後“將其投放市場”,無論這意味著什麼,以觀察市場價格神奇地不知從何而來。需求是價格的因果結果,而不是相反。對我來說,在現實世界中,所有公司總是在價格上競爭。那麼為什麼要研究古諾呢?

現在我自己在給本科生教授微觀經濟學,我仍然在為如何激發和解釋這些基本模型的問題而苦惱。我是不是應該保持簡單,堅持只假設古諾下的數量競爭,再加上完全競爭下的價格接受行為,從而冒著失去與現實世界的聯繫的風險,建立一種閉嘴計算的文化(即實際上可能對量子物理學有意義,但對入門經濟學幾乎沒有意義)?

或者我應該從更現實的價格競爭方法開始,像 Kreps 和 Scheinkman (1983) 那樣談論產能限制和產能-價格競爭來證明 Cournot 的合理性?然後解釋一下,在一些溫和的假設下,公司數量無限的古諾極限情況接近完全競爭市場,因此不得不顛倒這些模型的通常引入順序,並且還冒著讓我的學生負擔過重的風險?

我已經嘗試過這兩種方法以及它們的混合方法,但最終我從未完全滿意。您的方法和/或建議是什麼?

編輯:在這一點上,我對將模型結果與實體經濟進行比較並不太感興趣,但更關注的是捕捉模型中代理的行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介紹性微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

當我研究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時,定價壟斷對我來說是完全合理的,但完全競爭下的定價公司從來沒有。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單獨影響市場價格,但它們集體可以嗎?

儘管不直覺,但已確定某些屬性正在出現(即它們僅適用於收集,而不適用於單個部分)。

我想你可以類比來解釋。例如:

  • 一個水分子是不濕的,但數千個水分子是濕的。
  • 單個腦細胞沒有意識。如果你把它們中的很多放在一起,意識就會出現。

沒有人為他們的產品定價,但神奇的是一些“市場價格”從天而降?

取而代之的是,您可以解釋每個公司都面臨著完全彈性的需求。因此逆需求函式由下式給出 $ p(q_i)=\bar{p} $ . 更好的教科書實際上也應該用方程式來解釋這一點,至少用文字說明每個企業的需求都是完全有彈性的。因此,單個公司不能改變價格,因為需求將下降到零以上 $ \bar{p} $ 如果價格低於 $ \bar{p} $ 需求將是無限的。你可以畫出完全有彈性的需求曲線,然後在它旁邊畫出逆需求曲線(除非你正在與不需要它的高數學背景的學生打交道)。

需求是價格的因果結果,而不是相反。

這只是經驗上不正確的陳述。眾所周知,需求量是內生的,因此實際上也是相反的。需求量既是由價格引起的,同時價格也是由需求量引起的。所以你的陳述的第二部分是不正確的。

這是非常有據可查的。事實上,它實際上是您在幾乎所有計量經濟學教科書中都能找到的反向因果關係/同時性教科書範例。

因此實際上古諾數量和貝特朗價格競爭模型都是錯誤的(也許除了一些特殊情況)。真理在經驗上處於中間的某個地方。根據經驗,在大多數情況下,企業同時在數量和價格上同時進行競爭(例如,大多數企業既不是僅僅根據實際需求生產而是提前生產,也不是被動地將現行價格視為既定)。

我是不是應該保持簡單,堅持只假設古諾下的數量競爭,再加上完全競爭下的價格接受行為,從而冒著失去與現實世界的聯繫的風險,建立一種閉嘴計算的文化(即實際上可能對量子物理學有意義,但對入門經濟學幾乎沒有意義)?

我認為有一個很好的中間立場。您可以先說“今天我們介紹了一些簡單的市場模型”,“沒有模型是現實的,但本科模型故意變得非常簡單,這使得它們更加不切實際”。“因此,對這個模型持保留態度,不要從表面上看。” 你應該按照上面討論的方式對 Bertrand 模型做同樣的事情,因為經驗上的需求量並不是僅僅由價格決定的。

順便說一句,作為在經濟學之前學習天體物理學的人,“閉嘴計算”的概念在每一門科學中都是一個有效的概念,實際上可以說它在社會科學中更有效。

這個概念實際上是在物理學中發展起來的,因為量子力學有無數不同的哲學解釋。因此,很容易(尤其是對學生而言)迷失在所有的哲學思考中而忘記真正學習如何做物理。同樣,在社會科學中,在認識論方面通常不僅有不同的哲學,而且更多的經濟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經常與道德哲學等交織在一起。當涉及到社會科學時,人們甚至常常帶著他們的意識形態偏見。在這樣的環境下,“閉嘴計算”比物理學更有意義。只需教學生他們需要數學/統計的工具,讓他們自己探索現實生活中的價格與數量競爭等問題。

或者我應該從更現實的價格競爭方法開始,像 Kreps 和 Scheinkman (1983) 那樣談論產能限制和產能-價格競爭來證明 Cournot 的合理性?然後解釋一下,在一些溫和的假設下,公司數量無限的古諾極限情況接近完全競爭市場,因此不得不顛倒這些模型的通常引入順序,並且還冒著讓我的學生負擔過重的風險?

不,這是教學上可怕的方法。我的建議:

  • 首先涵蓋簡單的不切實際的案例。
  • 在上面之後,您可以說有一種方法可以通過以這種或那種方式擴展模型來使模型更逼真(或者如果沒有時間這樣做,只需告訴學生來源他們可以在哪裡看到更逼真的模型)。

除非你在頂尖大學教授榮譽班,否則從難題開始只會導致學生的困惑。如果你教的是普通本科生,你不能就這樣把複雜的模型丟在他們的頭上。無論如何,在查看簡單案例之前,他們不會理解您所說的大部分內容。事實上,這就是為什麼教科書包含所有這些不切實際的模型的原因。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切實際的簡單模型是理解更接近現實的更複雜模型的先決條件。

我已經嘗試過這兩種方法以及它們的混合方法,但最終我從未完全滿意。您的方法和/或建議是什麼?

我的本科微課教學方法如下:

  • 從一個激勵的例子開始上課。即使您必須教授的模型不能充分適用於激勵範例,但從它開始可以幫助學生感到興奮,並且實際上解釋模型的警告是很好的選擇,因為您可以說出為什麼這些模型不能很好地捕捉現實.
  • 先看簡單的例子(當然簡單的取決於你在什麼樣的大學教書,如果在專業/精英大學,簡單的例子會比在省級大學/社區學院等更複雜)。
  • 使用物理學或生物學的類比。例如,每當我們談論湧現特性(經濟學充滿了它們)時,我真的很喜歡用水分子不濕但多個分子濕的類比。你可以選擇不同的例子,只是Google新興房產的例子,那裡有無數的好例子。但是,我的建議是不要從社會科學中選擇類比,物理/生物學類比總是比社會科學類更容易理解。
  • 為課程的後半部分保留更難的例子。如果範例太難,只需了解更複雜模型和更簡單模型之間的主要區別,然後向學生描述即可。
  • 如果學生問他們為什麼要學習不切實際的模型,最好解釋一下,他們學習經濟學不僅僅是為了了解經濟的實際運作方式,而是為了學習能夠在以後成為經濟學家的工具。就像沒有人會問你兩列火車什麼時候會在兩個城市中間相遇一樣,但是這樣的問題是很好的數學練習題,簡單的古諾模型主要是一種教學工具。你必須先學會爬行,然後才能走路,學會走路,然後才能跑步。如果沒有好的建模師,幾乎不可能將載體作為經濟學,即使你做純粹的經驗工作,你也必須通過理論模型來弄清楚如何建構你的經驗模型。此外,經濟本科生通常由於某種原因沒有獲得足夠的數學知識,所以更多的機會練習它總是對他們有好處。

我補充一下我的經驗,如果它可能有用的話,但是,當然,每個教學情況都是不同的,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

當我研究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時,定價壟斷對我來說是完全合理的,但完全競爭下的定價公司從來沒有。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單獨影響市場價格,但它們集體可以嗎?沒有人為他們的產品定價,但神奇的是一些“市場價格”從天而降?

當我還是一年級的學生時,我有同樣的問題,關於完全競爭:“是的,供求關係,好吧,但實際上,誰來定價?何時何地?” 我不敢問教授這個問題,怕太傻。直到後來我才意識到這是經濟理論中的一個核心問題,一點也不愚蠢。

後來,我在法律系教一年級本科生經濟學好幾年了,所以對不太喜歡經濟學的學生也是如此。但是,這個問題以及類似的問題經常出現。

在這些問題中,我的想法是說實話: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個未解決的問題,而這些模型並不是對現實的“現實”解釋。在我看來,這個問題的本質是向一年級學生解釋經濟理論是由模型構成的基本思想,並向他們介紹經濟學的方法和模型的本質,它們是有限的、抽象的、和往往是對現實的不切實際的表現。但是,即使有這些特徵,它們對於理解經濟體系的運作也是有用的。

我同意你說的壟斷或有定價者的模型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因為更類似於日常經驗。完美競爭是一個大問題,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

所以,我有時會選擇對學生說,問這個問題,真相是,完全競爭是一種虛構的模式,因為根據定義,不存在“定價者”。在完全競爭中,該理論求助於人為的權宜之計,那就是拍賣師的存在,他確定價格,就好像我們在拍賣場一樣。完全競爭中的經濟體系“好像”有一個拍賣師(經濟理論的“好像”性質是一個通常的特徵)。

而且,一般來說,這個“拍賣師”並沒有在模型中明確提及,但我怎麼說呢,潛伏在完美競爭模型中。

它是一個理論假設,有著悠久而輝煌的歷史,與 walrasian tâtonnement 的想法和只有在達到均衡價格時才會發生交換的虛構想法相結合。

向一年級學生解釋這是一個微妙且可能很棘手的問題,因為它原則上需要解釋均衡的概念、均衡分析的方法,以及價格不均衡的模型,以及主題非常複雜,並且有關於它的重要文獻,等等。但我認為學生們能夠把握其中的本質含義,即完全競爭是一個抽象的模型,其背後是拍賣師。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模型總是“不切實際的”:“地圖不是領土”。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5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