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學
為什麼書籍的價格是由製造商而不是經銷商定的?
對於製造商不直接向最終消費者銷售的幾乎所有製成品,製造商將其出售給分銷商,然後分銷商可以自由地將商品以消費者想要的任何價格轉售給消費者(當然,如果分銷商想要繼續經營,那麼最終價格將主要由市場力量決定)。
但圖書市場是個例外:製造商(即出版商)將銷售價格直接寫在製成品上。分銷商(即實體書店或網上書店)可以提供“折扣”,以低於規定的價格出售,但出於消費者心理的原因,不能合理地以更高的價格出售。我想不出任何其他使用這種奇怪商業模式的商品。它似乎剝奪了市場定價靈活性以適應需求、運輸成本等的區域變化。
當然,圖書市場與微觀經濟學教科書所描述的標準市場有很大不同,因為圖書的價值很大一部分來自智慧財產權,而不是物質資源和製造勞動力成本,這使得它更像是一種壟斷。而不是競爭市場。(此外,根據作者的報酬結構,出版商可能面臨非常高的固定成本。)但另一方面,影片租賃等其他市場在這方面似乎相似,但電影製片廠並沒有設定銷售價格- 影片分銷商確實如此,就像在標準市場中一樣。
圖書市場為何如此詭異?
這是製造商的建議零售價 (MSRP);製造商不能決定最終零售價。任何擁有目錄或網站的製造商都有建議零售價。
如果零售商想以更高的價格出售,他們只需在建議零售價上貼一張價格標籤。據我回憶,這是 1970 年代至 1980 年代的標準做法,當時通貨膨脹更成問題。
出版商和分銷商之間的談判點是分銷商獲得書籍的廠商建議零售價的折扣。這個折扣通常是針對整本書的;他們不會在每個標題的基礎上協商價格。(一些暢銷書可能會進行特殊談判。)然後零售商將根據收到的折扣設定價格。由於預設以廠商建議零售價出售,它可以節省書商自己貼價格標籤的費用。
為什麼書不一樣?好吧,走進書店,數一數 10 英尺面積內獨特產品的數量。
其他差異包括:
- 未售出的書籍可以退回,這很不尋常。這是出版商在大蕭條時期採取的絕望措施,他們從未設法撤消。這意味著大多數書籍的保質期有限,因此影響建議零售價的通貨膨脹問題不大。
- 書籍可以在書店特別訂購。訂單價格必須是建議零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