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期
為什麼隔夜指數掉期被認為是無風險的?
我所理解的是,隔夜指數掉期被引導至貼現率/零利率,而貼現率/零利率又被認為是無風險的。原因在於,這種掉期的參考利率——即銀行之間的隔夜無抵押貸款——對應於隔夜貸款,由於其期限非常短,因此接近於無風險。
然而,我也了解到,這些隔夜掉期的結算通常是在到期日或一年以上的掉期。因此,這種掉期的信用風險實際上與任何 LIBOR 參考掉期中的信用風險相同,因為結算/到期日發生在未來更遠的地方,從而允許更多的交易對手信用風險。唯一的區別是參考,即 LIBOR 或隔夜利率。因此,這意味著在這兩種情況下,兩種掉期利率都存在額外的利差,以調整掉期的信用風險。
現在,有人可能會爭辯說,這種掉期的信用風險非常小,但是,我們為掉期提供抵押的事實對我來說,表明信用風險足夠大。
這些觀察結果正確嗎?如果是的話,隔夜指數掉期的近似值真的無風險有多好?如果不是,請糾正我。
這裡有很多混亂。大多數利率掉期(無論是相對於 libor 還是其他浮動利率,如聯邦基金)幾乎沒有交易對手風險。那是因為他們每天都要接受保證金,或者直接在交易對手之間進行交易。這些掉期的現金流通常以聯邦基金利率貼現,因為按保證金金額支付的利息通常是聯邦基金。這與掉期的風險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