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

資產數量而不是資產回報是否能預測業績?

  • June 4, 2020

資產收益是金融中最常用的數據類型。它們來自收盤價數據。股票的普通 1 級數據不僅包括收盤價,還包括證券交易的總交易量,然而,這是截至收盤時買入賣出的股票數量的絕對總和。

假設有一種方法可以將總交易量提取為淨交易量指標,該方法報告在收盤時是否有更多的買入(出價)活動多於賣出(賣出)活動(執行的交易),換句話說,淨交易量是交易活動的幅度和方向的變化。

淨交易量能否很好地預測資產表現,就像資產回報正確描述資產價值是否上漲或下跌以及上漲幅度一樣?基於在淨交易量/交易活動中捕捉到的投資者情緒(看漲)應該(但可能不會)可靠地推動/反映資產價值的前提?

我唯一一次使用淨交易量是為了衡量我自己的交易活動的表現。具體來說,我正在尋找執行前 10 毫秒與執行後 10 毫秒的淨交易量。這將表明我在執行方面領先於我的競爭對手。我從來沒有在日常應用中使用過這樣的指標。

至於如何計算淨交易量,我首先要確定交易的發起人(獲取流動性的人)是買方還是賣方:

  • 這樣做的正確方法是簡單地查看訂單簿提要中的執行情況,因為我知道流動性提供者是否發布了出價或詢價。提供者的對立面是發起者的一方。
  • 只有賬面頂部的數據,窮人的方法是將每筆交易與最近的買賣中點進行比較。如果交易大於中間值,則假設發起者是買方。

一旦我有了發起者,淨交易量就是買家交易量的總和減去賣家交易量的總和。我從未在提要中看到過這些資訊,所以我不得不自己計算。

引用自:https://quant.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5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