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

如果市場是有效的,為什麼大多數回報系統性地高?

  • June 10, 2018

假設市場是完全有效的,資產價格反映了所有可用資訊。在這種假設下,人們期望目前價格是未來價格的無偏估計。在我看來,這應該對人們期望從持有資產中獲得的回報施加一些上限。特別是,我預計回報將等於其他市場參與者的貼現率,因為市場至少需要補償延遲消費。

然而,大多數大盤股樣本的系統性表現都比這更好,通常會產生兩位數的回報。當然,這裡有一些倖存者偏差,但是當考慮到這一點時,它仍然超過貼現率似乎是合理的。為什麼是這樣?是什麼解釋了這些高回報?似乎要麼投資者必須系統地誤解他們的預期,要麼還有其他因素可以解釋這些回報。

可能的損失厭惡可能會導致具有不成比例的下行風險的資產折價,但這種解釋不應該適用於算法交易時代,因為這種厭惡不太可能被程式到交易軟體中。


為了澄清我的問題,

有效市場: $ p_{today}=E(p_{future}) $

高回報: $ p_{future}-p_{today}>>0 $

這似乎暗示了系統的非理性( $ E(p_{future})<p_{future} $ ),或者其他解釋高回報的原因。

你所描述的被稱為股票溢價之謎——正如名字所說,它確實是一個真正的謎:

“股票溢價之謎 (EPP) 是一種現象,描述了股票相對於政府債券的異常高的歷史實際回報。”

資料來源:https ://www.investopedia.com/terms/e/epp.asp#ixzz5HlCdHS2Z

可以在維基百科上找到一個很好的第一個介紹(一如既往): https ://en.wikipedia.org/wiki/Equity_premium_puzzle

假設市場是完全有效的,資產價格反映了所有可用資訊。在這種假設下,人們期望目前價格是未來價格的無偏估計。

認為市場效率意味著 $ P_t = E_t[P_{t+1}] $ !一般來說,正確的說法是:

  • $ P_t = \frac{E_t^Q[P_{t+1}]}{R_f} $ 在哪裡 $ Q $ 是風險中性度量(與物理度量不同!)和 $ R_f\approx 1 $ 無風險利率
  • $ P_t = E_t[M_{t+1}P_{t+1}] $ 在哪裡 $ M_{t+1} $ 是隨機貼現因子

您可以將第二條語句重寫為:

$$ P_t = E_t[M_{t+1}]E_t[P_{t+1}] + Cov_t[M_{t+1}, P_{t+1}] = \frac{E_t[P_{t+1}]}{R_f} + Cov_t[M_{t+1}, P_{t+1}] $$ 對於具有風險的資產 $ Cov_t[M_{t+1}, P_{t+1}]<0 $ , 我們有 $ P_t < E_t[P_{t+1}] $ . 風險資產的價格應該平均上漲! 股權溢價之謎是一個獨特的現象,它與以下事實有關:幾乎不可能找到隨機折扣因子的參數化:

  1. 取決於消費增長(或其他實際變數)
  2. 合理的相對風險厭惡水平一致(比如 1-5 而不是 50-80)
  3. 與相對較高 (5-8%) 的美國市場風險溢價一致
  4. 與美國相對較低的無風險利率一致

特別是你可以重新排列前面的等式,注意到預期的總回報是 $ E_t[R_{t+1}] = \frac{E_t[P_{t+1}]}{P_t} $ , 以獲得:

$$ E_t[R_{t+1}] - R_f = -Cov_t[M_{t+1}R_{t+1}] = -\rho_{M,R} \sigma_M \sigma_R $$ 宏觀經濟文獻建議的常見隨機貼現因子具有以下形式 $ M_{t+1} = \beta \left(\frac{C_{t+1}}{C_t}\right)^{-\gamma} $ . 事實證明,很難使這個 SDF 與資產回報保持一致,因為消費增長的波動性不是很大,並且需要一個相對風險規避係數 $ \gamma $ 這是難以置信的高,並且與無風險利率不一致。

引用自:https://quant.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