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序列

標準普爾 500 指數對數回報的記憶效應

  • May 8, 2022

我試圖重現https://arxiv.org/pdf/cond-mat/9905305.pdf中討論的分析,其中他們使用了 1984 年至 1996 年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高頻數據(1 分鐘頻率)。特別是,他們發現此期間的對數回報遵循前 20 分鐘的指數衰減行為,特徵衰減時間為 4 分鐘,見下圖(即論文的圖 3)

在此處輸入圖像描述

我沒有 1984 年至 1996 年期間的數據,但我下載了 2010 年至 2021 年的數據(此處是連結),我嘗試對這些數據進行相同的分析,但我發現了完全不同的行為(見下圖)。

**問題:**為什麼我沒有看到指數衰減?我真的需要更多數據嗎?

在此處輸入圖像描述

我用來生成此圖的 python 程式碼如下: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ef multiplyLag(series,lag):
   return series * series.shift(periods=lag)

df = pd.read_csv('SPX.csv',parse_dates=['time'],index_col='time',skipinitialspace=True)
df=df.reset_index()
df['time'] = pd.to_datetime(df['time'],utc=True)
df=df.set_index('time')
df=df.sort_values('time')


logDataSet=np.log(df)
logDataSetDiff = -logDataSet.diff(periods=-1)
denominator = multiplyLag(logDataSetDiff,0).mean()['4']-((logDataSetDiff).mean())['4']**2
y=[]
for i in range(1,50):
   print(i,end='\r')
   y.append(1/denominator*(multiplyLag(logDataSetDiff,i).mean()['4'] - ((logDataSetDiff).mean())['4']**2))
   
x=range(1,len(y)+1)
plt.scatter(x, y)
plt.show()

為了方便起見SPX.csv,我正在使用的文件可以在這裡下載。

您將無法在目前市場中複製正衰減自相關:

由於高頻交易越來越受歡迎,人們也越來越關注研究高頻數據的基本經驗特性。高頻數據中的一個典型事實是對數回報的顯著一階自相關——你在Python生成的自相關圖中正確地捕捉到了這一點——據說這是由非同步交易和買賣反彈引起的,從計量經濟學的角度來看$$ 1 $$ $$ 2 $$ $$ 3 $$.

在過去的 25 年裡,有大量文獻描述了這一事實:

**因此,與您嘗試複製的研究相比,您所描繪的第二個情節更符合目前的經驗文獻。**此外,增加目前數據的時間範圍或頻率不會增加產生正衰減自相關的機會。

為什麼你不會經歷同樣的正自相關衰減?

  • **不同的數據清理程序:**即使您要通過自己的數據供應商獲取 1985 年的 SPX 分鐘數據,您最終仍可能會得到略有不同的結果,因為您的數據供應商可能使用與作者(或其相應的數據供應商)。
  • 基本特徵發生了變化(也如上述評論所述):自 1990 年代以來,SPX 指數的基本特徵發生了變化,這可歸因於高頻交易在當今市場中變得越來越占主導地位。此外,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成分股可能在這段時間內發生了變化。

Cutler 等人引用的一篇關於顯示正自相關的高頻回報的論文。(1991 年)。他們展示了隨著採樣頻率的增加,自相關如何變得更加積極,儘管作者從未使用高於每日採樣率的頻率。然而,他們特別認為不同的時間範圍和資料結構會影響自相關的符號:

儘管這些發現出現在許多市場中,但它們並不普遍。例如,Schwert (1989) 發現 1917 年之前美國股票的每日收益呈負序列相關。未來研究的一個明顯問題是數據建構的差異,或者市場結構隨時間或跨市場的變化,是否可以解釋一些差異在收益的隨機屬性中。

總之,使用 2010 年及以後的 SPX 分鐘回報,您不太可能獲得相同的結果。

重現文章結果的最佳方式: 向作者詢問他們的數據來源以及他們是否使用了清理程序。或者從您自己的數據供應商處購買/獲取 1984 年至 1996 年時間間隔內的預清理 SPX 數據,並嘗試重現結果。


$ : $ 評論一階負自相關的文章:

$$ 1 $$: Andersen, TG, & Bollerslev, T. (1997)異構資訊到達和收益波動動態:揭示高頻收益的長期。金融雜誌,52(3),975-1005。 $$ 2 $$: Koutmos, G. (1997)回饋交易和股票收益的自相關模式:進一步的經驗證據。國際貨幣與金融雜誌,16(4),625-636。 $$ 3 $$: Roll, R. (1984)有效市場中有效買賣價差的簡單隱式度量。金融雜誌,39(4),1127-1139。

引用自:https://quant.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6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