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剩餘

對消費者剩餘範例的準確性感到好奇

  • August 17, 2021

消費者剩餘是衡量消費者利益的經濟指標。當消費者為產品或服務支付的價格低於他們願意支付的價格時,就會出現消費者剩餘。這是衡量消費者獲得的額外利益的衡量標準,因為他們為某物支付的費用低於他們願意支付的費用

來自同一個網站,Investopedia 有一個例子:

例如,假設消費者願意為第一單位產品 A 支付 50 美元,為第 50 單位支付 20 美元。如果 50 個單位以每個 20 美元的價格出售,那麼假設需求曲線是恆定的,那麼有 49 個單位以消費者剩餘的價格出售。

對我來說真的很奇怪,應該是只有第一個單位以消費者剩餘的價格出售,因為消費者願意為最後 49 個單位支付 20 美元,與售價相似,只有第一個單位的價格是不同的。

我知道這個問題幾乎肯定在評論部分得到了回答,但我會盡力澄清理論背景。

“支付意願”,或簡稱WTP,是每個消費者願意購買一單位商品的最高價格。通過公理承認,我們認為您想購買的商品越多,您希望為每件商品支付的費用就越少。這顯示在基本(和恆定)需求曲線的負斜率中。

假設你想買一本書,價格如下圖所示。第一個單位可以以 59美元的價格賣給 Aleisha ,但如果市場完全競爭且賣家不能進行價格歧視,則不會。這意味著每個單位將以相同數量的現金出售給每個人。名單上的下一個是 Brad,他想買這本書,但 WTP為 45美元,低於 Aleisha。我們對克勞迪婭提出了同樣的論點,然後我們在達倫那裡停下來:他願意支付低於要價的價格,因此他不會購買單位。因此,最終售出的數量將是 3 個單位,由 WTP 和要價之間的平衡決定。

在此處輸入圖像描述

如果我們讓這個過程連續而不是離散,我們將不可避免地在 WTP 和價格之間達到一個平衡點。那時,最終購買該產品的人將完全按照他的 WTP 購買——所有其他人都將擁有大量或邊際的消費者剩餘。

回到前面提到的例子,我們必須同意它是正確的:最後一個單位 (1) 是在沒有剩餘的情況下購買的,而所有其他單位 (49) 是在大量剩餘的情況下購買的。

資料來源:Hal Varian - 微觀經濟分析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47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