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理論

選舉棄權是非完全偏好的例子嗎?

  • December 21, 2021

為了使偏好是理性的,它必須是可傳遞的和完整的。完全偏好意味著可以比較任何兩個不同的捆綁包。即,消費者可以較弱地偏愛捆綁 X 而不是 Y,偏愛 Y 而不是 X,或者對 X 和 Y 漠不關心。

我想人們可以爭辯說,不選擇投票的人對候選人無動於衷,但實際上這種情況似乎很少見。那麼我的問題是選舉棄權(專注於一個不想去投票的人,忽略任何由於外部障礙而不投票的情況)是否構成非完全偏好?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說(大多數)故意不投票的人無法比較候選人以決定選擇誰?

如果它不是不完整的,為什麼不呢?除了由於缺乏經驗而導致的不完全偏好之外,還有什麼例子可以說明?

PS我不是把這個政治化,只是想用經濟理論來分析這個現象。作為一個旁注,這個問題是我在思考選舉歷史較短和棄權的國家的政治時提出的。

即使沒有外部障礙,投票也不是免費的行動。至少您必須花一些時間步行前往投票站。

假設,投票需要你 30 分鐘的時間理性的人可能有以下一組偏好:

看朋友圈 $ \succ $ 投票給候選人A $ \succ $ 投票給候選人 B。

明確地說,我並不是說在某些情況下棄權可能不是不合理的,但即使外部障礙為 0,也總是存在浪費時間的機會成本。棄權只是表明偏好將時間花在投票之外的其他活動上。

經驗證據也支持這一點,表明惡劣天氣會抑制選民投票率(Gomez 等人 2007 年),這是理性的反應,因為這會增加投票成本。在這種情況下,理性偏好可能看起來像:

投票給候選人 A 並保持乾燥 $ \succ $ 投票給候選人 B 並保持乾燥 $ \succ $ 看Netflix $ \succ $ 投票給候選人 A 並弄濕 $ \succ $ 投票給候選人 B 並弄濕。

如果正在下雨,因此您的選擇集被限制為排除候選人 A 的投票並保持乾燥,而投票給候選人 B 並保持乾燥,您選擇觀看 netflix。原則上,這種選擇沒有什麼不合理的。

放棄投票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選擇把時間花在做不同的更喜歡的活動上。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4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