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

“效率”的衡量標準可以客觀嗎?

  • October 30, 2018

所以我注意到在某些經濟實踐案例中對“效率”一詞的依賴。但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例如抽象問題或偽客觀性問題,這些問題與提出“經濟效率”的主張有關。

我想知道“效率”是否可以成為一種客觀的品質?或者它在實踐中是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概念。

例如,雖然奴隸在輸出方面可能是高效的,但使用奴隸會否定人類的許多其他方面,因此不一定是關於“效率”的“完整”觀點。此外,雖然“剝削”勞動者謀取利益可能會提高效率,但它可能再次忽視勞動者除了“單純的冷生產”之外還有更多的方面。並且那些其他方面(例如生活質量)可能與他們在工作中的表現有關。

此外,由於社區或社會不一定具有“客觀目標”,因此諸如“經濟增長”之類的概念可能看起來很荒謬。因為客觀上,沒有什麼可以從根本上激發它。

效率可以是一個非常“客觀”的概念,因為它取決於將發生任何“非經濟”環境生產。考慮一個社會的“生產可能性邊界”,即“給定我們擁有的資源,我們可以生產 $ 100 $ 僅 X,或 $ 70 $ 一年中只有 Y 或兩者的某種組合”。只要我們處於生產可能性邊界,我們就是高效的。對。我們如何衡量我們可以生產多少?看起來完全是客觀的“工程”練習(無論多麼複雜)。“我們有 $ 1000 $ 勞動時間,我們可以生產 $ 100 $ 單位 $ X $ ,就這麼簡單”。

嗯……為什麼我們有 $ 1000 $ 可用的勞動時間,而不是,說, $ 2000 $ ? 我們是如何確定的?我們通過考慮每人工作的“平均”小時數乘以社會的工作人口來確定它。好的,每個工人的“平均”工時數是怎麼來的?在實踐中,它受到特定經濟體的製度環境的強烈影響。但他的製度環境被認為是決定我們是否有效率 的給定因素。

因此,這種效率概念取決於技術和社會經濟制度(此處包括市場結構)。

但是,能否評估社會經濟制度本身是否導致效率低下?他們當然可以,但我們只是比之前的效率概念高了一步。而這裡的事情變得模糊不清,因為社會經濟制度永遠不會擺脫意識形態、價值觀等。

所以說“結構導致效率低下”可能會“考慮到你的價值觀,而不是我的價值觀”。理論上,我們甚至可以定量評估——但我們必須進行現實世界的實驗,比如“讓我們引入奴隸制,看看從長遠來看我們是否生產更多”。行。您是否願意在這種情況下扮演奴隸(這將持續很多很多年),以便世界將從我們將獲得的客觀知識中受益?

效率主要是一個非常客觀的衡量標準。這就是為什麼經濟學家更喜歡它的原因,他們喜歡避免使用帶有價值的概念,以便盡可能客觀。Max Weber 強烈提出了這種對客觀測量的親和力。

經濟學家使用的效率概念通常是帕累托效率。如果提案更有效,則意​​味著可以使某人過得更好,而不會使其他人過得更糟。雖然這也強加了一個(輕)價值體系,但經濟學家認為這是一個大多數人都會同意的概念,無論價值如何。

您的問題似乎將效率與可取性混淆了。僅僅因為某事是有效的並不一定意味著它是最佳策略,因為“最佳”是從多個維度進行評估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你是對的,“最好”並不總是客觀的。然而,效率本身是客觀的。

你舉的強加奴隸制的例子違反了帕累托效率的概念,因為它使奴隸的處境更糟。當然,許多問題(例如奴隸製或人權)不應該僅根據效率來評估。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效率的概念不能是客觀的。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2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