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核心要素
我有興趣了解主流經濟學和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之間的區別。為此,關於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不是政治或文化理論)****核心的指南將非常有用。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核心要素是什麼?
PS:我對核心的強調旨在避免這個問題被標記為“過於寬泛”。我也希望理論家們有足夠的共識,以避免“主要基於意見”。
通過閱讀馬克思的文選,我了解到以下三個是馬克思經濟學的核心要素。
- *勞動價值論。*它主張商品的交換價值 $ x $ (多少份量 $ x $ 可以換成另一種商品)是由生產社會所必需的勞動時間決定的 $ x $ .
- *利潤的剩餘價值理論。*也就是說,資本家從他們對工人的剝削中獲得利潤。假設資本家從工人那裡購買一天的勞動力。那麼,在馬克思看來,這種勞動力一天使用的價值,就是工人度過一天所必需的商品的價值。假設生產這一數量的商品需要四分之一天,其價值將等於資本家支付給工人的工資。這四分之一的一天被稱為必要的勞動。任何高於這個水平的工作都是資本家從中獲取利潤的剩餘勞動。
- 異化理論。下面我引用馬克思1844 年《經濟學和哲學手稿》中的一段話。將這段話與上述核心要素聯繫起來,我注意到馬克思似乎以某種方式認為資本主義制度構成了社會世界的一部分。
工人越窮,他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生產能力和範圍就越大。工人生產的商品越多,他的商品就越便宜。人類世界的貶值與物世界的**升值成正比。勞動不僅生產商品;它還把自己和工人作為商品生產,而且它的生產比例與它生產一般商品的比例相同。
這個事實僅僅意味著,勞動生產的對象,它的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東西,作為一種獨立於生產者的力量,與它相對立。勞動的產品是勞動在一個對像中體現並成為物質的,它是勞動的對象化。勞動的實現就是它的客觀化。在政治經濟學領域,勞動的這種實現表現為工人對現實的喪失,對象化表現為對象的喪失和束縛,佔有表現為異化,表現為異化。
勞動的實現如此多地表現為現實的喪失,以至於工人失去了他的現實,以至於餓死了。客體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客體的喪失,以至於工人被剝奪了他最需要的東西,不僅是為了生活,也是為了工作。工作本身變成了一個對象,他只能通過巨大的努力和間歇性的中斷才能獲得。對物品的佔有如此多地表現為異化,以至於工人生產的物品越多,他所能擁有的就越少,他就越受他的產品、資本的支配。
如果我必須用一個詞來概括馬克思主義,那就是異化。他的政治和經濟工作都分支了工人與勞動脫節的概念。馬克思不想建立一個平等主義國家,而是想將人與他的勞動產品重新聯繫起來。當然,這其中的核心是他的勞動價值論、黑格爾的辯證過程,以及他關於人是環境產物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