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密和工資差距?
最近我在閱讀亞當·斯密關於競爭(即自我利益)和分工的經濟哲學。
雖然我理解(並同意)史密斯的評論,即自由市場和勞動分工會刺激創新、生產和普通個人的總體福祉,但似乎沒有關於工資差距的評論。
我會假設通過專業化(和個人利益),一些勞動力比其他勞動力更有價值(例如 CEO 工資與工廠工人工資)。再加上競爭,我預計工資差距會迅速形成。
亞當·斯密是否曾經解決過自利、競爭和分工問題,以及任何可能給健康經濟帶來風險的潛在工資差距?
是的,史密斯在《國富論》第 1 卷第 10 章中討論了這些問題。首先,他指出,如果兩個工作幾乎在所有方面都相等,我們應該期望他們支付相同的工資:
“在同一個地區,勞動力和股票的不同使用的全部優點和缺點必須完全平等,或者不斷趨於平等。如果在同一個地區,有任何就業明顯或多或少比其餘的,在一種情況下會有那麼多人擠進去,在另一種情況下會有那麼多人放棄它,以至於它的優勢很快就會恢復到其他職業的水平。任由他們順其自然,那裡有完全的自由,每個人都可以完全自由地選擇他認為合適的職業,並在他認為合適的時候隨時改變它。每個人的興趣都會促使他尋求有利的,並避開不利的就業。"
這與 MH.Q 的觀察有關:如果 A 和 B 是兩個同等的工作,但 A 支付的費用更高,那麼每個人都寧願在 A 工作而不是 B。這導致 B 勞動力短缺和/或勞動力過剩勞動力在 A 中,工資在自然市場力量的作用下趨同,工資差距消失。
本章餘下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討論為什麼我們可能會偏離這種統一工資的理想。例如,需要補償技術工人的教育成本以及他們在所選職業中無法取得成功的機會是工資可能不同的關鍵原因。我建議你看一下這一章來了解史密斯的想法。
這種推理仍然是我們對現代勞動力市場理解的一部分:如果一項工作的工資溢價不足以補償工人為完成該工作而進行的(機會)培訓成本,那麼工人將不會接受培訓,並且將有行業勞動力短缺。這將通過自然市場力量推高價格。
更一般地說,我們現在了解到工資差異是市場告知參與者他們應該如何行動的重要手段。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原則上可以訓練完成任何一項艱鉅的工作,卻無法知道社會最需要他/她的才華的地方。但是市場通過提供一種機制來提供這種資訊,使技術工人短缺的地區的價格(即工資)相對於工人豐富的地區的價格上漲。這種市場機制的真正美妙之處在於,它同時提供了有關工人需求的資訊,並為工人進入適當的行業提供了動力。
無論工資差距可能在經濟中造成什麼問題,都必須權衡這些問題與分配給最需要的人才所帶來的巨大效率收益。
我也想過這個問題。但是出於自身利益,你不認為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得到最好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人願意成為工廠工人嗎?
如果每個人都為自己爭取最好的結果(即所有人都在努力成為 CEO),那麼自由市場就會對“低端”工作的工資施加上行壓力,從而拉近工資差距。
在我看來,說經濟中沒有工資差距是謊言。你不能指望一個熟練的工人,在他們生命中的某個時刻,為了成為熟練的工人而犧牲了一些東西,得到與非熟練工人相同的工資。工資差距永遠存在,問題是社會能接受多大的差距?
我覺得我們今天看到的是網際網路提供的資訊量已經設法幫助受過教育/有技能的人比那些沒有技能且不願意提高的人更快地獲得更多的知識/技能,這導致了更大的工資差距. 在自由市場的背景下,我們假設每個人都在努力工作,並希望尋求最好的自己,這在現實中是不正確的。但我在更大程度上同意自由市場模式是任何人都有機會在生活中獲得成功的最佳方法,而米爾頓弗里德曼的負所得稅可以解決那些天生沒有動力的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