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

為什麼有這麼多合法的小型生物技術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並蓬勃發展?

  • October 5, 2020

我在r/AskScienceDiscussion上偶然發現了這個問題,但我想從微觀經濟學或競爭的角度來問這個問題。

為什麼大型製藥公司不能完成合法的小型生物技術公司所擁有的?毫無疑問,大型製藥公司擁有更多資金,可以壟斷市場。因此,小型生物技術公司怎麼會出現呢?例如,Regeneron 與拜耳和賽諾菲合作。我不是指像 Moderna 這樣的潛在的暴漲暴跌。

第一季度,Regeneron 從與拜耳的合作中獲利超過2.81億美元,主要來自拜耳在美國以外的 Eylea 銷售。它從與賽諾菲的合作中獲利近 2.47 億美元,其中免疫學藥物 Dupixent 是主要貢獻者。

FDA 於 2017 年批准了Neurocrine Biosciences的纈苯肼。Neucrine 於 1996 年與禮來公司合作,2001 年 7 月與葛蘭素史克公司合作,2002 年 12 月與輝瑞公司合作,2010 年與艾伯維公司合作。但為什麼這些大藥廠沒有收購 Neurocrine?

2020 年 7 月 13 日,安進加倍投資百濟神州。2020 年 7 月 15 日,Nabriva 與默克公司簽署了 Sixxtro 分銷協議。2020 年 8 月 6 日,FDA 允許 NeuroRx, Relief Therapeutics 在 COVID-19 患者中測試 RLF-100但為什麼大型製藥公司沒有收購或惡意收購這些生物技術?

在研發方面,小型生物技術公司與大型製藥公司較量| 生物製藥潛水

儘管在研發上花費了數十億美元,大型製藥公司並沒有在發現最終將其推向市場的新分子方面發揮作用。

相反,通常是較小的生物技術公司負責發現有前景的新治療方法,這是Iqvia 研究小組 4 月份報告支持的行業格言。

我更願意對此採取更廣泛的策略:為什麼不是所有公司都以較小的規模收購?為什麼會有小型研發公司?

一個答案與不確定性有關。

  1. 有些公司看起來會盈利,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也許他們的研究失敗了:他們無法獲得批准,藥物不起作用,或者它有嚴重的不良副作用。這種不確定性是業務的一部分。
  2. 公司會產生其質量的信號。這些信號減少了不確定性,哪些初創公司將盈利並提高價格變得更加清晰。業主將不太願意出售,其他買家將提出競爭性報價。
  3. 公司的價格上漲導致要價更高,因此購買新公司的任何淨利潤都會減少。
  4. 由於利潤率下降,剩餘的不確定性導致採購持續猶豫。
  5. 這個過程一直持續到小型初創公司不再小到可以購買為止。

有時,可以在最後一步 5 之前充分確定地確定一家盈利公司,這就是您看到購買的地方。

這實際上是兩個問題。每一個都有趣。

  1. 為什麼有這麼多合法的小型生物技術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並蓬勃發展?
  • 很難說(也許一些業內人士可能能夠提供額外的見解),但一種可能的解釋是,該領域的大多數前沿研究都發生在大學中。學術研究人員可能比大型製藥研究人員(他們可能更喜歡風險較小的項目)更有可能追求一種全新藥物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可能希望通過初創公司開發藥物,以保留智慧財產權並控制該項目。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在生物技術領域有一個充滿活力的創業場景,而並非所有的創新都發生在大公司中,儘管顯然有例外。一旦藥物處於更高級的開發階段,通常會將初創公司出售給更大的公司。
  1. 為什麼大型製藥公司沒有收購或惡意收購這些生物技術公司?
  • 在許多情況下,他們確實有。有時他們甚至不打算開發新藥,而只是為了收購潛在的競爭對手。實際上,《政治經濟學雜誌》上即將發表一篇論文,記錄了製藥行業經常發生的這種情況。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3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