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交易

什麼是中低頻交易策略,為什麼不那麼炒作?

  • February 3, 2017

高頻交易一詞最近經常被用來指代使用實時分時數據(或聚合到幾秒鐘的數據)並具有日內持有期的交易。

中低頻交易策略是如何定義的?他們使用實時數據,還是使用日終(OHLC,體積)數據?

最後,為什麼會有更多關於高頻交易的炒作?我知道像統計套利這樣的策略需要高頻數據。是否沒有投資者感興趣的中/低頻策略(就文章、白皮書和部落格的數量而言)或者是“快速賺錢”的部分原因?

這個答案總結了我的一些評論。

如今,高頻交易無疑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但很難指出任何一個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神秘和利潤,但也有一部分是相對新穎的。請注意,關於中低頻策略的論文並不缺乏,只是它們沒有被標記為這樣。早在 2000 年代初到中期,中低頻策略就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中/低​​頻策略,僅舉幾例,包括動量、反轉、收益質量(應計)、收益公告後漂移、(低)波動率效應,以及期權策略,如分散、波動風險溢價和期貨/外匯策略,如套利交易、動量(再次)。所以你看,沒有一種中/低頻策略,但大多數 HFT 策略都比較相似。

至於“高”頻率必須被視為高頻率,在這一點上意見往往不同(見前面的問題),但我懷疑大多數參與者會標記必須在一秒鐘內執行並保持一天的交易策略是“低頻”。事實上,它可能不是很高或超高,但大多數投資經理會廣泛認為它是“中高”頻率。一些調查顯示(參見Shane 的回答),有相當一部分經理(約 15%)認為即使是一周的持有期也是高頻次。早在學術研究的早期,高頻就是使用每日(而不是每月)的收盤數據。

至於數據輸入,大多數低頻策略使用每日甚至更不頻繁的數據。雖然很難定義,IMO中頻需要日內數據執行,但僅限於可以忽略市場微觀結構的點(一般5-15分鐘,視流動性而定)。任何需要頻率低於 5 分鐘的數據都必須考慮到微觀結構,並且將其定性為高頻。順便說一句,我相信處理分時數據時出現的無數額外問題使得除了真正的高頻策略之外,其他任何事情都完全不值得麻煩。

高頻:秒、毫秒、納秒

中頻:分鐘

低頻:小時、天、月、年

引用自:https://quant.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