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工業化首先發 生在英國,有什麼經濟解釋嗎?
我問這個問題是因為歷史學家經常認為,與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城邦或哈布斯堡帝國等其他歐洲大國/國家相比,工業化前的英國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
也許這是一種幼稚的觀點,但我希望這將是最富有的國家,人們將有最多的時間/資源花在科學和工業化上。我知道人們的態度和文化可以發揮作用(韋伯的新教倫理),但我也沒有看到歐洲國家之間的巨大差異,德國在文化上與英國相似,但工業化相對較晚。那麼英國祇是幸運還是有一些經濟原因使英國的工業化成熟了呢?
關於為什麼英國首先實現工業化而其他國家只是後來才實現工業化的詳細而深入的研究分析可以在羅伯特艾倫的《全球視角下的英國工業革命》中找到。以下引述來自我自己在一篇博文中對他的論點的總結。
如果事先有人問我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可能會列出 18 世紀英國的以下特徵:
- 大型和可接近的煤炭礦床。
- 其發明者的獨創性,利用啟蒙的科學知識。
- 按照當時的標準,治理相對較好。
- 農村土地改革(圈地)促進更高的糧食生產以支持發展中的城市。
然而,根據艾倫的說法,1 和 2 並不是英國獨有的,3 和 4 是可疑的。相反,他的分析側重於相對價格。他的主要結論是:在 18 世紀的英國,相對較高的工資和廉價的煤炭能源相結合,使得用蒸汽動力代替勞動力變得有利可圖,儘管當時的蒸汽機效率非常低。艾倫提供的詳細證據表明,18 世紀英國勞工的工資遠高於歐洲大部分地區、印度和中國,並且僅與荷蘭和北美部分地區的工資相當。當時只有英國大力開採煤炭,英國煤田地區的能源價格是世界最低的。
這種情況是怎麼來的?原因很複雜,艾倫的解釋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前。在他的敘述中突出的是: 英國在出口羊毛布方面取得了成功,這得益於養羊業的改進;它從重商主義和帝國主義中獲得的經濟收益;倫敦的增長超出了可以通過木材以合理的運輸成本滿足其能源需求的程度;設計用煤加熱的房屋的開發(通過艾倫所說的倫敦建築商的“集體發明”);以及隨之而來的對紐卡斯爾周圍煤炭開采的刺激,倫敦是從那里通過船舶供應的。
從 1730 年到 1850 年,每噸煤從蒸汽機獲得的動力增加了 10 倍。蒸汽動力在工資/煤價比逐漸降低的情況下變得有利可圖,並且在 1850 年左右被其他歐洲國家和美國迅速採用。這些國家並非沒有煤炭儲備、發明家或企業家,但其價格的盈利能力決定了採用的時機。此外,由於他們能夠採用最新和最有效的技術,他們不需要浪費資源重複英國對早期蒸汽機的長期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