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

經濟學家如何證明“結構性改革”有效?

  • May 5, 2016

各國提高增長率和擺脫高負債的典型方法是減少支出和實施結構性改革。人們用什麼作為結構改革有效的證據?

對結構性改革持相當積極的看法

在最近的 2016 年經濟政策改革《追求增長中期報告》中,經合組織審查了經合組織和選定的非經合組織國家面臨的主要增長挑戰,並評估了自 2015 年以來在通過和實施結構性政策改革以應對這些挑戰。

第二章特別回顧了與結構性改革在不同宏觀經濟背景下的短期影響有關的主要問題,並對現有的理論和實證研究進行了總結。它列出了在“正常”和“糟糕”時期引入的改革案例。它確定了結構性改革通過消費、投資和淨出口影響相當有利的短期活動的主要渠道。本章討論

  1. 基於模型的評估取自利用動態隨機一般均衡 (DSGE) 模型分析具體改革的研究
  2. 基於匯總或部門數據的實證分析。尤其是 Bouis, R.、O. Causa、L. Demmou 和 R. Duval(2012 年),“結構性改革的回報有多快?失業福利改革的短期影響的實證分析”,IZA勞工政策雜誌 2012 年,1:12。
  3. 基於微觀研究的實證分析。在此類別中,最近的一篇論文未在經合組織報告中進行審查,但在有關歐元區再平衡的 VOX CEPR 專欄中進行了審查:我們是否處於正確的增長軌道上?來自 CompNet 微數據的見解。他們的結果“與危機和隨後的結構性政策可能正在產生‘淨化效應’的假設一致”。然而,作者很謹慎。“很明顯,所提供的證據仍然是初步的,只是暗示了數據集的潛在用途。”

另請參閱 Bouis, R.、O. Causa、L. Demmou 和 A. Zdzienicka (2012),“結構改革的短期影響:實證分析”,經合組織經濟部工作論文,第 949 號。得出結論

該分析表明,改革的好處通常需要時間才能完全實現。當在短期內發現重大影響時,改革很少涉及重大的總體經濟損失;相反,它們通常會帶來一些好處。沒有重大抑制效應並不支持這樣一種觀點,即改革一般應伴隨大幅宏觀經濟政策放鬆,以實現一些短期收益。然而,也有初步證據表明,一些勞動力市場改革(例如失業救濟金制度和工作保護)在經濟繁榮時期比在經濟蕭條時期更快見效,甚至可能在嚴重蕭條的經濟體中造成短期損失。


對結構性改革持負面看法

然而,當克魯格曼看到有影響力的人呼籲將結構改革作為所有經濟問題的普遍答案時,他很生氣。他認為體制改革是流氓最後的避難所對克魯格曼來說,傳統上,結構性改革是為了解決滯脹問題,他認為這很有意義。

丹尼·羅德里克( Dany Rodrik)也反對結構性改革,尤其是在他的論文《再見華盛頓共識》,你好華盛頓混亂?. 他認為,“證據來自對政策改革和經濟增長之間的跨國關係的更加懷疑的解讀”(第 5 頁)。

此外,Acemoglu 和 Robinson(2010 年,第 5 章)記錄了

誘使非洲國家實施機構改革(例如減少扭曲)的嘗試沒有成功(van der Walle,1993,2000),主要是因為國際金融機構(IFI)沒有考慮到效率低下的政治理由他們試圖改革的政策。Herbst (1990) 和 Reno (1998) 討論了這方面最引人注目的例子。他們認為,國際金融機構試圖促使公共部門縮減規模,例如關閉無利可圖的半國營企業,在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引發內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1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