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

“結構性改革”的經濟意義是什麼

  • October 5, 2018

我經常看到這樣的推文

2q 增長不佳表明它不僅僅是“1q 詛咒”。僅通過#QE、低利率不可能導致生態復蘇。#結構改革

他們似乎本質上是在說結構應該是重點,而不是利率。什麼是經濟結構改革?

經濟變數可以是“真實的”或“名義的”。因此,當政策制定者討論影響經濟時,他們會考慮影響這些經濟變數的含義。

名義變數的一個例子是受貨幣供應量影響的價格水平。貨幣是由政府直接創造的,它本身可以具有任何價值,並且不是“真實的”。例如,如果我們將所有價格和紙幣乘以 10,經濟中沒有任何變化。

真正的變數是例如產出、生產力等。

然而,事實證明,這些名義變數可以影響實際變數。增加貨幣供應可以增加產出(至少是暫時的)。這也很容易實施,因此貨幣政策經常被用來對抗經濟衰退。請注意,降低利率和增加貨幣供應量是同一枚硬幣的兩個方面,也是貨幣政策的一部分。

貨幣政策的替代方案(基於名義變數)將是“真正的”經濟改革。一種“真正的”政策形式是“結構性改革”。在這種情況下,您將嘗試通過改變經濟的實際方面來增加產出。例如,通過修改勞動保護法來降低(工資)成本。財政政策(政府支出或減稅)是另一種形式的“真正”政策,但它不是結構性的突破。

為了充分理解結構性改革,我們必須引入產出潛力的概念。這是在沒有乾擾的情況下通常會出現的輸出。它只取決於經濟的基本結構。這些因素包括成本(例如經商便利)、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和其他以“實際”形式影響一般產出的因素。中期內經濟通常會回到該水平並圍繞該水平波動。(請注意,這個水平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例如每年增長 1-2%)。

然而,有時我們的經濟執行低於其“自然”潛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採用貨幣和財政政策來回到那個自然水平。我們也可以推動經濟超出自然水平,但我們最終會回來,所以這不是一個好主意,因為帶來的副作用通常是更多的通貨膨脹。

如果危機是因為我們完全低於潛力,我們就不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但是,如果我們因潛在或“自然”產出上升而陷入危機,那麼我們需要“結構性改革”。最近經常引用的一個例子是希臘危機,希臘的工資率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幅增加,使其出口過於昂貴​​,這意味著經濟不再具有過去的出口潛力。在這種情況下,許多經濟學家建議進行“結構性”改革(法律變更),以降低工資。

貨幣和財政政策通常用於糾正短期問題或產出潛力的偏差。結構改革應該改變(中長期)產出潛力本身。

最適合的政策類型通常取決於目前危機的類型及其根本原因。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12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