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

為什麼發展中國家採用 21 世紀的技術,但人均產出卻落後?

  • May 18, 2016

幾十年來,拉丁美洲的經濟增長率一直保持在每年 3% 左右;但是,如果您曾經訪問過,許多當地人都有:網際網路、智能手機、斷層掃描、混合動力汽車等。當他們採用尖端技術時,為什麼不趕上呢?

也許如果你去世界上幾乎任何一個國家,無論多麼貧窮,你都會發現大量使用相對便宜的尖端消費技術,例如智能手機和一些用於製造或服務行業的更昂貴的尖端技術。然而,在那個水平上“採用”尖端技術與發達國家更全面地採用這種技術之間存在很大差距。技術在發展中國家的好處可能會受到以下任何一項的限制:

  1. 缺乏足夠的配套基礎設施,例如電力供應不可靠或經常斷電,網際網路服務不可靠。
  2. 缺乏足夠的技能來維護和充分利用技術。
  3. 有限的採用,例如智能手機,因此網路優勢沒有完全實現。
  4. 缺乏生產 尖端技術設備的資本設備、知識和技能,因此所有這些技術都必須使用稀缺的外匯進口;或者,對於稍微發達一點的國家來說,高科技產品的生產僅限於國際供應鏈中的低級組裝工作,其中大部分附加值都來自其他地方。

那麼假設(認識到上述問題)一個發展中國家試圖全面採用尖端技術,以快速趕上發達國家。這種做法在林毅夫的《追求繁榮》一書中受到嚴厲批評, 概括地說,發展中國家應該瞄準它們具有比較優勢(或可以通過改善基礎設施實現這一優勢)並為逐步升級技術提供機會的行業。雖然國家不同,但這通常意味著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建議目標行業應該是目前由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約為其兩倍的國家主導的行業。相比之下,試圖立即與擁有最先進技術的國家競爭可能會導致對補貼的持續需求、資源分配的扭曲、將稀缺資本引導到受補貼部門的金融抑制,以及處理那些從中獲利或從中獲利的人的政治問題。依靠補貼就業。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1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