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
為什麼收益率曲線倒掛不能很好地預測經濟衰退,除了美國?
我試圖更好地理解反向收益率曲線背後的機制(如果有的話)預測——或者正如一些人所說的那樣——導致經濟衰退。為了做到這一點,我試圖理解為什麼在美國以外的國家,收益率曲線倒掛在歷史上並不是一個好的預測指標。
例如,參見AQR 的這篇文章,該文章討論了澳大利亞、日本和德國收益率曲線倒掛的跟踪記錄。作者定性地爭論了為什麼這個記錄不是很好,但沒有提供太多的一般框架來思考它。我懷疑他們對日本的情況有所了解:*“可以說日本的銀行體系已經如此破碎,以至於無論收益率曲線多麼陡峭,銀行都不會放貸。但是, 更有可能的是,這種關係已經破裂,因為利率長期停留在或接近於零。收益率曲線不再能告訴你日本央行是否加息太多,因為它沒有加息費率。”*我同意銀行系統看起來相當僵化,這可以解釋為什麼銀行(以及整個經濟)並沒有真正對利率的暗示做出反應。此外,日本央行如今在政府債券市場上的權重如此之大,以至於利率的真實資訊含量可能相當低。然而,我認為這兩種特徵都不適用於澳大利亞,因此顯然需要更廣泛的構想。
歡迎學術參考和/或簡單的英語。謝謝。
我目前正在研究這個主題,我還沒有找到任何單一的參考資料來回答這個問題(……除了我的工作之外)。我將總結我所看到的。
我要指出,從研究的角度來看,讓收益率曲線起作用很有趣,而無法預測衰退並不有趣。很少有期刊發表關於失敗指標的文章,因為它們的數量非常多。
如果我們忽略期限溢價,倒置曲線通常表明債券市場正在定價降息。中央銀行的反應方式是,它們通常會在經濟衰退來襲時降息。因此,我們通常會在衰退之前預期反轉。但是,邏輯可能會崩潰。
- 債券市場參與者的預測是錯誤的。
- 央行降息,但沒有衰退。(美國,1998 年)。
- 接近 0% 使反轉變得困難(日本、歐元區)。
- 中央銀行不會為應對經濟衰退而降息(可能適用於歐元外圍國家)。
- 債券市場的“技術因素”導致曲線平坦/倒掛(英國、澳大利亞)。對於英國,養老金被迫與久期負債相匹配,長期債券供應不足。對於澳大利亞來說,政府有盈餘,我認為久期供應極低。(需要訪問已付債券指數數據來驗證該聲明。)
因此,問題不在於美國與非美國,而在於美國設法避免了大多數這些因素(最近歷史上的 1998 年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