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世界的證據表明自願交換是互惠互利的?
前幾天,我和一個支持高稅收的人辯論。我決定通過解釋稅收無謂損失的概念來反對這一點。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從下面的例子開始,來解釋貿易的無謂收益:
鮑勃和山姆住在隔壁。Bob 可以在 4 小時內修剪草坪,並在 2 小時內清理排水溝。Sam 則相反:他可以在 2 小時內修剪草坪並在 4 小時內清理排水溝。如果 Bob 清理 Sams 排水溝以換取 Sam 修剪草坪,他們都可以節省 2 小時。
我的朋友回答說:“我懂數學,不爭辯在你的例子中兩個人都會過得更好。但是有沒有證據表明這在現實世界中有效?也許有一些不可預見的因素導致自願交換不能互惠互利。”
這個問題讓我一時難過,因為我一直覺得這個概念是不言而喻的,手頭沒有任何明顯的例子。
即興發揮,我嘗試使用中國和美國都從彼此貿易中受益的例子(我的想法是這是李嘉圖原始小麥例子的更現代形式)。然而,這導致我的朋友以地緣政治問題為由反對。所以我希望找到一個更好的例子,它不會引發其他問題。
因此我想問:誰能提出一些明確的、真實的(即非假設的)證據來證明自願交換的互惠互利?如果這可能與個人而不是國家之間的交流有關,我相信這會使情況更清楚。
首先,沒有必要相信任何經濟教條。現實世界通常比這些故事更複雜。如果有人能用兩分鐘的軼事說服我,那可能不是我世界觀的重要方面,我可能不應該參與製定這樣的政策。(例如,通過投票給講述同一軼事的人。)
自願交換是互惠互利的陳述依賴於雙方都是理性和消息靈通的假設。如果交換不是互惠互利的,那麼通過交換失敗的人只會說“不,謝謝”。因此,從字面上看,所有自願交換都是互惠互利的(只要各方理性且消息靈通)。這並不意味著自願交換導致的情況是最優的,只是它總比沒有市場要好。
關於稅收的一些進一步說明:
無謂損失確實很糟糕。(順便說一句,您所描述的是比較優勢,而不是無謂收益,正如您自己在標籤中正確指出的那樣。)但是,稅收並不是唯一可能導致市場失靈的事情,即自由市場導致次優結果. 例如,市場力量(壟斷、寡頭壟斷、壟斷等)也可能導致無謂損失。
不受管制的外部性(例如污染)可能會造成傷害,在這種情況下,稅收(或外部性的適當市場)實際上可以改善每個人的情況。
資金不足的公共產品(例如道路)也可能意味著市場失靈。自願融資通常會導致資金不足,因此需要稅收(或某種收入機制)。
所以稅收,雖然它確實有缺點,但不是魔鬼。它可能弊大於利,也可能弊大於利,這一切都歸結為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