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經濟學

動量如何被證明是一個常見的風險因素?

  • July 25, 2015

動量是一個常見的風險因素?

這個問題部分是對此處找到的另一個問題的跟進。在另一個問題中,動量難以解釋為跨期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I-CAPM) 或套利定價理論 (APT) 等因子定價模型中的常見風險因素。在這些模型中,假設暴露於這些因素之一代表暴露於某種不良風險。在這個問題中,我試圖了解如何將動量敞口解釋為某種形式的常見風險敞口。特別想知道

  1. 將動量作為風險因素的公司是誰?解釋是什麼?
  2. 勢頭似乎通常歸因於行為反應過度或反應不足。(這可能是非理性的,甚至可能是理性的過度反應,我想——對吧?)有沒有一種解釋可以使動量合理化?(我的意思是解釋了接觸動量是一件壞事。)

供參考:

Jegadeesh 和 Titman (1993)回顧了對動量的一些解釋,包括對資訊的過度反應、與規模效應和系統風險的關係、短期價格壓力、缺乏流動性、股價對共同因素的延遲反應

該論文認為,“相對優勢”溢價(買入過去贏家的策略)不是由於暴露於系統性風險,也不能歸因於“由於股價對共同因素的延遲反應導致的領先滯後效應”,而是證據似乎與對公司特定資訊的延遲價格反應一致。

在形成日期後的前幾個月發布的季度收益公告中,贏家投資組合中的股票比輸家投資組合中的股票實現的回報要高得多。然而,在形成日期後的 8 到 20 個月內,虧損投資組合中的股票的公告日期回報率明顯高於贏家投資組合中的股票。

最初的正向和隨後的負向相對強度回報的證據表明,將回報反轉作為反應過度的證據和回報持續性(即過去的贏家在未來獲得正回報)作為反應不足的證據的常見解釋可能過於簡單化了。

Jegadeesh 和 Titman (1993) 論文通常被認為是原始來源,但我相信如果你足夠努力的話,你可以更早地找到看起來相似的東西。

我認為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解釋。動量與宏觀經濟變數無關,它似乎並不反映對其他(已知)風險來源的持續暴露,並且幾乎完全由股票被選為動量投資組合的一部分之前的 7 到 12 個月驅動。這一切都使得建立一個沒有行為方面的可靠理論模型變得極其困難。

最近(2009 年年中),市場出現了動能崩盤。Daniel 和 Moskowitz認為,動量很少有像這樣的“恐慌”時期,在這種情況下,動量會發生崩潰。因此,在正常時期,投資者可能會因這種風險而得到補償。問題變成了“這些崩潰是由什麼引起的?” 作者提出,在一段時期的股票價值下跌之後,動量投資組合將做多許多低市場貝塔股票,並做空許多高貝塔股票。如果市場突然反彈,動量策略就會崩潰。因此,這至少暗示了更正式建模的方向,但他們最終表明行為解釋也可能是必要的。

如果您還沒有看過,Jegadeesh 和 Titman (2011)會更詳細地回顧動量的證據,並探索動量的行為解釋,我對此知之甚少。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