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經濟學

經濟學中有沒有“多元無知”的例子?

  • August 24, 2021

今天我讀到 Bursztyn 最近寫的一篇論文,2021 年

對他人誤解的起源、持久性和剛性原則上可以用不同的概念框架來解釋,例如刻板印象(例如,Bordalo 等人 2016)、動機推理(例如,Benabou 和 Tirole 2016)和多元無知(例如, Kuran 1997;Bursztyn、Egorov 和 Fiorin 2020;Bursztyn、Gonz´alez 和 Yanagizawa-Drott 2020)

據我了解,多元無知

幾乎所有群體成員私下拒絕群體規範,但相信幾乎所有其他群體成員都接受它們的情況

但是,我仍然不了解這種行為,您能給我舉個經濟或金融方面的例子來進一步了解它嗎?

更新:按照@Lason 的建議,添加對“多元無知”的很好解釋

創造了“多元無知”一詞來描述幾乎所有群體成員私下拒絕群體規範,但相信幾乎所有其他群體成員都接受它們的情況(Katz 和 Allport,1931 年)。在這種情況下,個人預測如果他們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他們將失去社會地位。違反群體規範可能會導致其他內群體成員的負面反應。因此,人們可能會遵循感知到的群體規範以在他們的群體中保持積極的印象,即使他們不支持這些規範(Miller 和 McFarland,1987;Miller 和 Prentice,1994;Prentice 和 Miller,1996;Geiger 和 Swim,2016 )。根據這個想法,在多元無知的情況下,有些人甚至積極執行感知到的規範(即,公開批評“不適合”接受規範),儘管他們私下不贊成規範(Willer et al., 2009)。因此,在多元無知的情況下,群體整體的公共行為與大多數群體成員的私人偏好並不相符。因此,多元無知的情況在以下句子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沒有人相信,但每個人都相信其他人都相信”(Krech and Crutchfield,1948)。

多元無知是一種理論,它解釋了為什麼在幾乎沒有人支持的情況下社會實踐繼續存在。當多元無知在起作用時,代理人會按照他們設想的其他人希望他們採取的方式行事,以免因按自己的意願行事而失去其社會地位。

間接經濟世界中的一些例子包括:大學酗酒種族隔離觀念許多其他(參見參考資料)

我沒有找到或研究過任何金融領域的例子,但我認為同樣的邏輯適用,任何有經驗的股票經紀人或個人投資者都會經歷多元化無知的負面影響;例如,每個投資者可能不喜歡某項資產,但出於他們自己的原因,他們可能認為其他人都喜歡該資產,因此願意購買或持有它。這個過程的結果是一種不受歡迎的資產的價格上漲——符合每個人不情願地傳播的規範。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47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