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經濟學

為什麼購買者對小額購買(例如電視)中的一美元與大宗購買(例如汽車)中的一美元的價值不同?

  • October 27, 2016

我指的是買家在購買價值 500 美元的物品時如何討價還價超過 200 美元,而不是大驚小怪地支付額外的 5000 美元買房子,比如房子。

我正在尋求對這種現像或官方名稱(如果有的話)的非常簡短的解釋。

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的一種解釋是“心理賬戶”:人們將不同的交易放入不同的心理賬戶。

買房時,人們正在想像(可能是無意識地)一個專門用於該目的的銀行賬戶。該帳戶的餘額非常大(包括抵押貸款)。5000美元進出這個賬戶並不會真正對賬戶產生任何重大影響。

人們在購買手機時,會想像一個單獨的銀行賬戶,其規模遠小於購房賬戶。500美元進出這個心理賬戶會產生很大的不同。

如果我們將所有賬戶匯總在一起,那麼購買手機節省的 500美元應該與購買房屋節省的 500美元相同。

有趣的問題。

雖然我不熟悉有關此主題的任何經濟文獻,但這裡有一些想法可能會幫助您入門:

  • **心理效應 -**堅持花大筆錢的想法:我傾向於認為,當人們進行大筆購買時,他們會在實際購買之前承諾自己花大筆錢的想法。承諾可以採取多種形式——接受你將要花很多錢的事實,想像擁有產品等等……所以在承諾之後,他們對這里或那裡的另外 500 美元就不那麼敏感了,因為你提到的。想像一下,一旦你的新工資到來,比如兩週後,你計劃購買一台售價 5000 美元的新平板電視。在那段時間裡,你建立了期待:你想像擁有它會有多好,你告訴你的朋友你的計劃,等等。*你承諾。*因此,如果你最終到商店發現它要花 5500 美元——多 500 美元——你會不會更傾向於“讓它滑動”併購買電視,而不是考慮在你的背上買一個戒指下班回家才發現比你想像的還要貴?
  • **不同的購買暗示不同的偏好?:**另一種可能的解釋可能是,傾向於進行大額購買的人和傾向於進行小額購買的人之間的偏好存在先天差異。一般來說,可以假設第一種類型的收入較高,因此在任何情況下,他們從另一美元獲得的邊際效用較小。
  • 百分比?: 這可能是最直接的答案。當你用整個購買的百分比而不是實際美元來說明問題時(我相信這更接近人們在進行“效用計算”時實際提出問題的方式),那麼在房子上多花 5000 美元真的是比購買一部新手機多 200 美元。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12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