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經濟學

經濟學派 VS 計量經濟學

  • February 24, 2018

來自 維基百科

在經濟思想史上,經濟思想學派是一群經濟思想家,他們對經濟的運作方式有著共同的看法。

為什麼儘管我們現在有數據可以檢驗他們的經濟思想和哲學,看看它們是否真的符合現實,但仍然教授不同的經濟思想流派?

實際上,許多人聲稱教授的思想流派太少。

這個問題非常廣泛,因為它涵蓋了社會科學方法論和認識論中的幾個主題。首先,我們不知道我們是否可以通過計量經濟分析實際檢驗理論。計量經濟學技術——以及一般的統計技術——是基於一組不一定正確的假設。事實上,不同的計量經濟學模型和策略可以應用於同一個問題,我們並不總是知道哪個是最好的。這是戴夫哈里斯在他的回答中談到的模型選擇問題。請注意,即使在相同的理論方法中也可能出現模型選擇問題,而不僅僅是在不同的理論方法之間。

此外,人們甚至不確定我們是否可以使用經驗數據來檢驗理論。這些人提出了非常不同的論點,從休謨的懷疑論到奧地利學派的觀點,即理論總是先於感知,因此扭曲了任何實證檢驗(這是方法論中最重要的一點,即奧地利學派與德國歷史學派——第一個利用統計數據“檢驗”經濟理論的學派)。儘管如此,他們基本上同意我們只能通過或多或少的結構化理論來理解世界,我們選擇數據並以非隨機方式評估它們,做出有用但先驗的假設。

其次,計量經濟學在新古典經濟學的全盛時期蓬勃發展,部分是建立在該學派的假設之上的。建立在一組特定理論之上的方法論可以客觀地用於衡量替代理論,這幾乎是無可爭辯的。

第三,不同的思想流派不僅僅是不同的理論群體。它們是不同的範式——即看待世界的不同“方式”——它們依賴於如此不同的假設和解釋,很難比較它們。範式可以通過它們的內部一致性來更好地評估,只有在那之後我們才能進行比較。當然,還有一個驗證和選擇的問題(我們如何選擇一個“更好”的範式?為什麼某些範式會生存和擴展而其他的會崩潰和消失?)。但這是認識論的問題,而不是計量經濟學的問題。

我們最好盡可能多地教授我們認為有用的範式,並通過交叉污染增強我們對經濟的理解,始終努力尋求更有說服力的解釋,而不是尋求不可能的明確答案。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1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