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

有關稅有效的例子嗎?

  • March 8, 2018

歷代以來,各國出於多種原因對商品徵收關稅。是否有任何關稅成功實現其預期目標的例子?

當我研究關稅時,我發現無數的論點說它們從來沒有奏效過,我發現很多時事文件都在爭論為什麼特定關稅不起作用,但我很難找到任何經濟學家指出關稅按預期工作.

如果關稅按預期發揮作用並且不被認為是徵收關稅的國家的淨損失,則可以加分。

我將您的問題更廣泛地解釋為關於保護主義是否曾經“奏效”過的問題。認為它有的兩位經濟學家是Chang Ha-Joon 和Dani Rodrik。因此,您可以查看他們的工作。

他們使用的兩個論點是:

  1. 幼稚產業的論調

2007 年的一篇文章中,Chang 給出了保護主義“起作用”的各種例子,包括 19 世紀的美國:

美國在 1812 年英美戰爭後轉向保護主義。到 1830 年代,其工業關稅稅率為 40-50%,是世界上最高的,並且一直保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其他經常被引用的例子是戰後時代的日本、韓國和台灣等東亞經濟體。

  1. 次優論據

世界是第二好的地方,因此走向看似更自由的貿易可能並不總是一件好事。Rodrik ( 2015 ) 講述的經典範例:

假設美國以100美元的價格向德國供應牛肉。假設德國征收20%的關稅,將美國牛肉在德國市場的消費價格提高到120美元。與此同時,法國可以供應牛肉僅以 119美元的價格提供同等質量的產品。在法國和德國之間的優惠協議之前,法國供應商面臨與美國生產商相同的關稅稅率,被擊敗。現在考慮一下當德國取消對法國進口產品的關稅但對美國保持關稅時會發生什麼。法國供應的牛肉在德國突然變得更便宜(119美元對120),並且從美國的進口崩潰。德國消費者的收入提高了1美元,但德國政府沒收了20 美元以前對美國牛肉徵收的關稅收入(這本可以返還給消費者或用於減少德國的其他稅收)。總的來說,德國得到了一筆不小的交易。


兩個腳註。

  1. 評估某件事是否曾經“有效”在經濟學中是極其困難的。

首先,我們必須確定政策的目標是什麼,什麼才是“有效”。然後我們必須進行實證分析並定量評估政策“奏效”的程度。

因此,儘管 Chang 和 Rodrik 可能會舉出保護主義“起作用”的例子(19 世紀的美國、日本、韓國、台灣),但其他經濟學家可能不同意保護主義在這些情況下確實“起作用”。事實上,我不知道 Chang 或 Rodrik 實際上對此事進行了任何實證分析。

  1. 張和羅德里克只是試圖反對自由貿易對每個人**都是好事的極端立場,並支持保護主義有時“奏效”的溫和立場。

大多數(全部?)經濟學家,包括 Chang 和 Rodrik,都會同意以下陳述:

  • 自由貿易對大多數人來說通常是一件好事。
  • 關稅對大多數人來說通常是一件壞事。

相比之下,很大一部分公眾會不同意。

雖然對經濟的總體影響可能被認為是負面的,但在國家徵收所得稅或銷售稅的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對進出口徵收邊境關稅可能是為國家必要支出提供資金的有效手段。例如,在這種情況下,邊境關稅可能有助於資助基礎軍隊以阻止入侵、修建道路、運營基礎教育系統或將資源用於能力的長期發展。

這種關稅基本上是確保國家基本運作所必需的情況與美國目前的情況截然不同,美國目前正在採取各種嘗試來捍衛對鋼鐵和鋁徵收偏執狂關稅的提議,這兩種關稅都被用作在這個已經擁有地球歷史上最大軍隊的國家生產坦克和噴氣式飛機的投入。

就加拿大乳製品而言,對某些乳製品徵收關稅。由於許多加拿大消費者不願暴露在美國劣質的生產條件下,因此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個整體收益。然而,其他人更願意獲得同樣的美國產品,也更願意以更便宜的價格獲得高質量的工匠進口商品,例如奶酪。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2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