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

70年代美國的貨幣政策是怎樣的?

  • May 3, 2021

今天,美國的通脹目標約為 2%。然而,1974 年的通貨膨脹率為 11%,而 1980 年為 13.5%。他們當時採取了什麼樣的貨幣政策使通貨膨脹率上升到這些水平?

在此處輸入圖像描述

看看美國的全國失業率: 在此處輸入圖像描述 我們看到它在 1973 年 10 月的局部最小值為 4.6%,而在 1979 年 6 月又為 5.7%。

在 70 年代,美聯儲的政策處於混亂狀態,美聯儲沒有遵循一致的貨幣政策(至少按照當今的標準來看是這樣)。一般來說,貨幣學者將 70 年代的美聯儲貨幣政策描述為“止步不前”的政策。正如Goodfriend(2007)所說:

1970 年代貨幣政策實踐混亂的核心是美聯儲這樣的中央銀行傾向於追求“停止”貨幣政策。停止政策是中央銀行傾向於對通貨膨脹和失業之間公眾關注的平衡變化做出反應的結果。央行將在周期的“開始”階段刺激就業,直到公眾開始擔心通脹上升。然後,激進的利率政策啟動了政策週期的“停止”階段,以降低通脹,而失業率則滯後上升。一旦失業率開始上升,公眾對加息的支持就消失了,因此在政治上很難扭轉更高的通貨膨脹率。

工資和價格製定者學會在政策週期的“啟動”階段利用緊張的勞動力和產品市場來提出越來越高的通脹需求,從而抵消了貨幣刺激。結果,中央銀行在追求低失業率方面變得更加擴張。貸方要求債券利率的通脹溢價越來越高,債券利率走高並大幅波動。通過追求低失業率和只有在通脹成為公眾主要關注點時才與通脹作鬥爭,央行隨後增加了通脹和產出的波動性。

其他因素導致了 1970 年代貨幣政策的混亂。在 1960 年代,人們普遍認為通貨膨脹和失業之間存在長期菲利普斯曲線權衡,這使中央銀行傾向於允許通貨膨脹向上漂移,以期實現永久較低的失業率。此外,1970 年代生產率增長放緩導緻美聯儲等中央銀行高估了非通貨膨脹的潛在產出(Orphanides,2003 年)。1973 年和 1979 – 80 年發生的油價衝擊加劇了通貨膨脹問題,儘管兩次油價衝擊都沒有使美國通貨膨脹率上升 3 個百分點,而保羅沃爾克在 1979 年 8 月成為美聯儲主席之前的 18 個月。

因此,美聯儲采取的寬鬆貨幣政策總體上非常不穩定,偶爾會突然收緊。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43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