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

誰擁有金錢?

  • February 26, 2021

Nicole Oresme 主教(1320-1382) 在第一部貨幣論文中寫道:

第六章:誰擁有金錢?(硬幣本身是誰的?

儘管王子有責任為公共利益在金錢上蓋章,但他不是其公國中流通貨幣的領主或所有者non tamen ipse est dominus seu proprietarius monete currentis in suo principatu)。

$$ … $$ 錢屬於社區和個人(社區的錢和個人的錢

這種“金錢屬於社會和個人”的觀點在經濟學家中是否普遍?還是有些人認為只有國家或個人才擁有貨幣?

好吧,首先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人四處投票反對合法的經濟學問題和答案,以至於這個網站上最近的一切都是負面的。自然地,在 Covid19 危機中,人們開始對經濟產生興趣,因此我們遇到的問題與 2007/8 年金融危機期間的情況不太相符。事實證明,這些問題非常有幫助,因為新問題開發了新的經濟觀點。此外,這個網站應該“很好”。

無論如何,回答你的問題是這樣的:今天,“錢”這個詞不再被經濟學家解釋為同質的東西。你有 M1 M4 等。有根本不同類型的錢。

今天流通的大多數貨幣是商業銀行在許可下創造的電子貨幣。

該系統允許銀行在有時稱為“部分準備金銀行”的框架中創造貨幣。其工作方式如下:

  1. 一位客戶向銀行尋求貸款。客戶已經在銀行有一個存款賬戶。
  2. 銀行在其賬簿上為貸款金額 X 創建一項資產,根據該州的法律,客戶必鬚根據契約償還該貸款。
  3. 銀行通過將金額 X 記入客戶的存款賬戶而在其賬簿上產生負債,例如,客戶可以通過電子支付或在 ATM 上將其轉換為現金隨時“提取”該金額。
  4. 金額 X 是在銀行許可下從零開始創建的。直到最近,在西方,與 X 相比,銀行需要維持的準備金比例實際上通常為 0%。換句話說,銀行通常被授權無法律限制地創造商業貸款。最近,為了應對 2008 年,部分儲備和資本管制有所收緊。
  5. 但是,客戶通常使用貸款來支付某些東西,通常是汽車或建築,並向供應商進行電子支付。該供應商將資金存入他們的銀行存款賬戶,我們將假設它是另一家銀行,並且該資金被記為銀行準備金的資產(以及存款賬戶的負債),而對供應商的負債是通過銀行手續費、償還貸款利息等方式減少。
  6. 該銀行使用這些存款來滿足部分準備金銀行限額要求,以發行更多貸款。在這個涉及多家銀行(至少 2 家)的回饋循環中,一家銀行從無到有創造的貨幣有助於下一家銀行的儲備,從而形成一種需要永久“增長”以維持不斷擴大的信貸泡沫的情況。

總而言之,大多數錢實際上是別人在商業銀行白手起家的貸款,管理銀行之間以及作為存款持有人的你的債務的法律構成了這類錢的法律框架。

理論上任何人都可以複製這個模型。例如,如果我為您創建了一張“50 歐元”(或 10 個蘋果,或其他)的“借據”,並且如果您信任我並且您認識信任我的人,那麼您可以輕鬆地與您的朋友交易該借據。最終信任會增長,如果我能很好地維護它,那麼很快就會有很多人使用“Frank IOUs”並將其稱為“錢”。不同之處在於,今天的銀行實際上被允許根據要求創建“借據”(你欠我的),然後強制你以任何可能的法定貨幣償還它們,然後這些借據(你欠我的)被出售。在我看來,大多數人用來自其他銀行或同一家銀行的借條來償還他們的事實很有趣,但那

另一方面,現金是另一種貨幣的一個例子,不受這些法律的約束。現金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避免偽造的方法,並且不需要信任金字塔。歸根結底,它也只是一個虛擬的借條,但它是由國家發行的,只要人們認為國家是真實存在的,那麼錢也是真實的。令人驚訝的是,許多人認為當他們“將錢存入銀行”時,他們實際上是將現金存入了某個地方的大保險箱。事實上,他們正在做的是將政府控制的貨幣轉換為私人銀行和你之間的商業債務,而銀行拿走你的現金,說“謝謝”,並希望你拿走他們的借條作為回報。令我著迷的是,即使在今天,現代人還在日常生活中談論諸如“

這取決於國家的法律。

關鍵是主權領域對個人私有財產權的保護程度。大多數司法管轄區認為金錢是財產。這就是為什麼私有財產所有權對自由市場經濟的運作如此關鍵的原因。沒有像許多社會主義專政那樣擁有私有財產的權利,就不可能有自由市場經濟。

“政府具有三個主要職能。它應該為國家提供軍事防禦。它應該執行個人之間的契約。它應該保護公民免受針對他們自己或他們的財產的犯罪。當政府為了追求良好意圖而試圖重新安排經濟、立法道德或幫助特殊利益時,代價是效率低下、缺乏動力和失去自由。政府應該是裁判,而不是積極的參與者。” ——米爾頓·弗里德曼$$ 1 $$

“言論自由權和財產權在法律上都屬於個人,但它們的真正功能是社會性的,以造福廣大自己不行使這些權利的人。” — 托馬斯·索威爾$$ 2 $$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34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