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基於消費的資產定價理論的批評?
我發現資產定價理論非常模糊且充滿假設,尤其是基於消費的現代理論。從本質上講,該理論指出,資產價格取決於消費和資產收益之間的共變異數——如果資產在糟糕的消費狀態下支付良好,它就需要更高的價格,反之亦然。這背後的邏輯是好的,但讓我感到煩惱的是,我沒有看到人們在現實中表現得像這樣,而且我看不出他們應該有任何理由。
例如,大多數積極參與股票市場的人要麼是為機構工作的交易員,要麼是擁有大量額外資本的投資者(如果投資的金額會顯著影響他們的消費,人們很少投資股票市場) . 現在,我真的不認為交易員或基金經理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的消費水平受他們工作表現的影響很大。至少很難看到連結。其次,大多數投資股市的私人投資者都有財務緩衝——他們已經為經濟衰退做好了準備,只想看到他們的額外資金增長。他們並不在乎他們的投資是否能在經濟衰退時得到很好的回報。如果投資顯示盈利,
我在這裡錯過了什麼嗎?你是否同意我的觀點?我知道行為金融學可能回答了我的許多問題,但是,基於消費的定價理論在金融課程中被教授並作為一切事物的基本理論。同樣,我認為該理論在其他方面是合理的,但做出投資決策的人受其在不同經濟狀態下的未來消費水平驅動的假設是模糊的。
我可以理解您的擔憂,但我認為您對這些理論期望過高。我們無法根據不確定性下個人決策的合理理論從第一原理解釋總體行為,我個人懷疑經濟學中是否會出現這樣的大統一。
基於消費的資產定價模型與宏觀經濟學的相關性高於微觀經濟學。目標不是描述個人投資者的準確行為,而是為總體市場行為得出可測試的含義。例如,限制性最強的版本之一是一期 CAPM,它可能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資產定價模型。該模型的假設絕對不現實,但它確實可以作為指導,因為它所做的預測對於某些應用來說是足夠準確的。
此外,我不一定會說資產定價充滿了假設。只有兩個基本假設:沒有套利(或沒有風險消失的免費午餐),更多的財富總是比更少的財富更受歡迎。然而,總的來說,不能說太多。反正沒什麼用。如果你想要強有力的影響,你還需要強有力的假設——這總是一個權衡——因為我們無法通過直接實驗經濟系統來驗證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