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定價

有沒有關於泡沫期間投資者行為的理論?

  • March 30, 2015

據我所知,投資者在泡沫期間買入有兩種意義。

  1. 投資者錯誤地高估了股票/商品的價值。
  2. 投資者意識到這是一個泡沫並被高估,但相信他可以在泡沫破滅之前通過賣出獲利。

也有“非理性”的解釋,例如投資者被炒作,或害怕錯過。

問題是,是否對泡沫期間的投資者行為進行了充分研究,是否有模型對其進行解釋?

投資者錯誤地高估了股票/商品的價值。

這是一篇模擬非理性泡沫的著名論文:

本文試圖將投機市場中的羊群行為或相互模仿傳染形式化。泡沫的出現被解釋為交易者之間的自組織感染過程,導致均衡價格偏離基本價值。此外,推測投機者隨波逐流的意願取決於一個基本的經濟變數,即實際回報。高於平均水平的回報反映在普遍更樂觀的態度上,這種態度有助於超越其他人的看漲信念,反之亦然。這種經濟影響使泡沫成為暫時現象,並導致圍繞基本價值的反复波動。

從眾行為、泡沫和崩潰(勒克斯(1995)

投資者意識到這是一個泡沫並被高估,但相信他可以在泡沫破滅之前通過賣出獲利。

泡沫、理性預期和金融市場(布蘭查德和沃森(Blanchard and Watson,1982))是關於這個主題的著名論文。

本文研究了金融市場中泡沫的性質和存在。泡沫是否符合理性?如果是,它們是否像龐氏遊戲一樣,需要永遠存在新玩家?它們是否意味著在有限時間內不可能發生的事件,例如負價格?他們需要永遠保持理性嗎?它們能產生真正的影響嗎?這些是前三個部分中提出的一些問題。總的結論是,在許多市場中,泡沫符合理性,資產價格失控和市場崩盤等現象符合理性泡沫。在最後兩節中,我們考慮是否可以統計檢測特定市場中泡沫的存在。如果有關於價格和回報的數據,任務就會容易得多。在這種情況下,正如 Shiller 和 Singleton 所示,沒有氣泡的假設意味著它們的聯合分佈受到限制,並且可以進行檢驗。在回報難以觀察的市場中,可能是由於黃金等非金錢成分,任務更加困難。我們考慮使用“執行測試”和“尾部測試”並得出結論,它們最多只能提供間接證據。

這是另一個:

我們提出了一個模型,在該模型中,儘管存在理性套利者,資產泡沫仍會持續存在。泡沫的彈性源於套利者暫時無法協調他們的銷售策略。這種同步問題與個人對市場計時的動機導致泡沫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由於導出的交易均衡是唯一的,我們的模型在強烈的意義上合理化了泡沫的存在。該模型還提供了一種自然環境,在這種環境中,新聞事件通過啟用同步,可以對其內在資訊內容產生不成比例的影響。

Abreu 和 Brunnermeier (2003)

$$ I $$對泡沫期間的投資者行為進行了深入研究,是否有模型對其進行解釋?

是的,這是一部龐大的文獻,可能有數千篇論文和數百本關於它的書籍。這是一本關於該主題的技術書籍: 不對稱資訊下的資產定價:泡沫、崩盤、技術分析和羊群效應,這些書籍比理論更具歷史意義:狂熱、恐慌和崩盤:金融危機的歷史這次不同:八世紀的金融愚蠢非理性繁榮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4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