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緊縮、支出和儲蓄之間的實際關係是什麼?
我對這個概念很困惑。由於通貨緊縮是價格下降的結果,這意味著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增加,從而刺激更多的支出。但另一方面,它鼓勵人們儲蓄也是事實(看到隨著時間的推移貨幣價值增加的潛力)。
想想永久收入假設。人們的支出不僅取決於目前的收入,還取決於未來的收入來源。通貨緊縮通常預示著經濟衰退。央行正試圖根據短期菲利普曲線優化貨幣政策。
$$ \min_{u, \pi} V(u, \pi) = -(u^2 + \pi^2) $$ 這樣 $$ u = u^* + k(\pi^e - \pi) $$ 在哪裡 $ u $ 是失業, $ u^* $ 是自然失業率, $ k $ 是權衡的敏感性,並且 $ \pi^e $ 是市場對通脹的預期。
如果您在模型中找到該博弈具有可信度的納什均衡,那麼美聯儲將希望以恆定穩定的通貨膨脹率為目標。如果經濟陷入衰退,他們會反過來試圖提高通脹,因為在短期內它是與失業的權衡,所以儘管美聯儲正在造成更多的通脹,但希望他們能阻止太多人失業(注在這種情況下,美聯儲的損失函式是凸的)。如果美聯儲嘗試了貨幣政策,但仍然看到通縮,那麼你可以說衰退非常嚴重,如果這是有道理的。
因此,即使商品價格下降,平均工資也會下降,生產也會下降。因此,經濟中的需求將下降。那些仍然有一份好工作的人平均比那些失業的人做得更好,並且在經濟衰退期的預期收入可能低於未來經濟表現良好的時期,他們可能會不儲蓄,但實際上,大多數人們將受到流動性限制,將在大幅削減支出的同時節省他們所能做的。通常。也有例外(想想發薪日貸款)。
我們需要弄清楚因果關係。
“通貨緊縮是價格下降的結果”是不正確的。
事實上,給定時間的價格水平完全取決於人們的偏好(在社會是合作的,即不強制的範圍內)。如果價格水平高於給定時間的實際價格水平,就會偏好金錢勝過商品的供應商多於偏好該數量商品而非該數量貨幣的購買者。市場將價格設定為供給等於需求的水平。目前,為了簡單起見,我們假設人們不想儲蓄,只想消費。
什麼導致通貨緊縮?由於通貨緊縮是物價水平的下降,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它一定是由人類偏好的變化引起的。相對於金錢,對商品和服務的(總體)偏好肯定已經下降。去年我願意生產一個南瓜並以 2.00 的價格交易它,但不是 1.90。今年我將生產並以 1.90 的價格出售。
因此,正確的因果關係是:通貨緊縮是由於人類對金錢的偏好相對於實際財富發生了變化。
說通貨緊縮導致支出變化(供給量,等於購買量)也是不正確的。總量水平和價格水平都是由人類偏好決定的:數量和價格都調整到市場出清,供應=該價格的需求。
同樣,通貨緊縮(價格水平)不會導致儲蓄水平。儲蓄水平是人類偏好總和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是對目前商品的偏好優於未來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