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

使用儲備金與印鈔有何不同?

  • June 20, 2020

這是一個常識,在 SE 上已經解釋過,價值的來源是生產和消費而不是貨幣,因此積累貨幣是沒有意義的。然而,“未雨綢繆的基金”就是這樣做的。他們的目的是什麼?

對於像我這樣的外行來說,將貨幣從流通中提取到儲備中似乎會降低通貨膨脹,而以後使用這些錢只會增加通貨膨脹。那麼,我一定是誤解了一些基礎知識。

實際上,主權國家通常不以本國貨幣進行儲蓄,而是以外匯或其他有價值的資產進行儲蓄,其對其價值沒有直接控制權,而只是像任何其他行為者一樣具有間接影響。然而,對於政府規模的基金,其影響(可能是增加基金的通貨緊縮和支出的通脹)將如此強大,以至於它也可能印製新的貨幣。我的理解哪裡有缺陷?

更新:對問題進行了更新,以明確說明所考慮的是外幣基金。

建立外匯儲備似乎有兩個主要原因。

  1. 一個國家擁有寶貴的自然資源(通常是石油),並建立儲備以在資源枯竭後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債權,並防止本國貨幣過強(這會損害競爭力)非資源產業)。同樣,一個國家可能會保持其貨幣低估以支持出口導向型增長,這需要建立儲備。
  2. 建立儲備作為防禦措施,使國內實體有可能進口商品和償還外債。該戰略與出口導向型增長戰略相結合。

外匯資產的增加和減少在某種程度上獨立於國內政策環境,因為它改變了貿易收入流的方向。

例如,如果國家花掉未雨綢繆的資金,想必是進口外國商品。這意味著全球生產能力正在滿足額外的需求,因此它對國內經濟的通脹影響可能可以忽略不計。

建立基金也可能與降低增長無關。如果它是作為出口導向戰略的一部分建立起來的,增長可能會更高(就像日本和中國的情況一樣)。

該答案的其餘部分討論了以當地貨幣計算的未雨綢繆資金問題。

次主權不發行貨幣,但對貨幣負有義務。它建立了一個“未雨綢繆”基金,其原因與私營部門實體所做的相同——以滿足對現金的意外需求。未雨綢繆的基金增加作為一種儲蓄形式,減少了總需求。這將產生溫和的通縮效應。平倉基金是溫和的通脹。經濟中除中央政府以外的任何其他實體都是如此,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個次主權的影響是不可衡量的。

然而,主權國家並不能真正用自己的貨幣創造“未雨綢繆”的資金。他們確實在中央銀行保留餘額,這看起來就像未雨綢繆的資金。但由於中央銀行歸政府所有,這筆存款是合併實體的內部義務——合併實體對自己擁有的債務。因此,該條目主要是裝飾性的,對經濟應該沒有可衡量的影響。(例如,此類存款從標準宏觀模型中消失了。)

再一次,以本國貨幣計價的主權“未雨綢繆”是它欠自己的債務。任何實體都可以為自己創造無限大的債務。比如你可以給自己寫一張10億美元的借條,你就有了10億美元的資產!但是,這並沒有影響您的淨資產。你的淨資產對經濟結果很重要,因此這種自負債務對任何事情都沒有影響。

中央政府以本國貨幣存“錢”的唯一方法是負債務——即私營部門向政府發行債務以履行稅收義務。這是一個相當不尋常的情況,但未雨綢繆的基金並不是真正的錢,它由私營部門的債務組成。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37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