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

日本:1980年後的幾十年,單位產出貨幣數量和消費物價指數是否會出現巨大差異?

  • June 15, 2022

米爾頓·弗里德曼在 1980 年的一次演講中舉了一系列例子來說明他關於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的說法。

他使用的例子之一是日本。以下圖表出現在他的演講中(請原諒糟糕的解析度):

日本:每單位產出的貨幣數量和消費者價格指數

  1. 在 1980 年之後的幾十年中繪製的同一張圖表是否會顯示每單位產出的貨幣數量與消費者價格指數之間的巨大差異?

$$ “huge” here means that the apparent correlation would seem non-existent $$. 2. 如果是這樣,這種出乎意料的背離的原因是什麼?價格沒有隨著貨幣數量的增加而上漲?這是否意味著人們繼續在他們的銀行賬戶中囤積越來越多的錢並且不願意花錢?

在 1980 年之後的幾十年中繪製的同一張圖表是否會顯示每單位產出的貨幣數量與消費者價格指數之間的巨大差異?

$$ “huge” here means that the apparent correlation would seem non-existent $$.

這就是該系列在 Fred 提供的新數據下的樣子。Fred 僅提供了一些 90 年代的數據。使用的數據集是日本的M2、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和日本所有項目的消費者價格指數

如您所見,這種關係在 90 年代後期仍然存在,但在 1998 年之後出現了分歧。然而,皮爾遜相關係數為 0.02,與樣本中的零沒有顯著差異。

在此處輸入圖像描述

如果是這樣,這種出乎意料的背離的原因是什麼?價格沒有隨著貨幣數量的增加而上漲?

自 1997 年銀行危機(分歧開始時)以來,日本經濟中的貨幣流通速度一直在下降。使用貨幣價格水平的定量理論如下:$$ P = \frac{M}{Y} V $$

弗里德曼假設 $ V $ 或多或少是固定的,因為他當時的經驗觀察表明它通常是固定的。這就是弗里德曼策劃的原因 $ P $ 反對 $ \frac{M}{Y} $ , 因為如果 $ V $ 是固定的,那麼所有的變化 $ P $ 應該解釋為 $ \frac{M}{Y} $ .

這一直持續到 1997 年左右,當時日本經濟中的貨幣流通速度開始迅速下降(參見Sudo 2011)。至於導致貨幣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有多種。不斷變化的流動性限制、人口迅速老齡化等。

這是否意味著人們繼續在他們的銀行賬戶中囤積越來越多的錢並且不願意花錢?

他們不一定把它囤積在他們的銀行賬戶中,一些更老式的人可能會在床墊下這樣做,但是是的。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5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