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凱恩斯主義者更喜歡短期措施,儘管長期菲利普斯曲線是直線的?
我正在研究貨幣主義者和凱恩斯主義者對菲利普斯曲線的看法和弗里德曼的自然利率理論。在我看來,弗里德曼為什麼認為在短期內使用擴張性貨幣政策最終不會導致長期產出增加,只會對價格施加壓力,從而增加通貨膨脹,這對我來說似乎很直覺。因此,在短期內,貨幣政策似乎對改變自然失業率的作用不大。凱恩斯主義者也有一條直線的長期菲利普斯曲線,但他們仍然主張在短期內推進激進政策。
我所指的書(Richard T. Froyen 的宏觀經濟學:理論和政策)在最後一部分上相當含糊。它只是說,“如果我們不接受貨幣主義者的其他主張——而凱恩斯主義者不接受——那麼穩定政策就會在短期內發揮作用,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 我不明白它在談論哪些假設,以及為什麼凱恩斯主義者認為,儘管長期菲利普斯曲線是筆直的,但短期措施可以幫助穩定經濟。
實際上,新凱恩斯主義者、凱恩斯主義者和貨幣主義者都在倡導短期政府行動主義,只是底層機制不同,貨幣主義者強調貨幣政策而非財政政策。根據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詞典(Cagan 2017),貨幣主義定義為:
貨幣主義認為貨幣數量對經濟活動和價格水平有重大影響,貨幣政策的目標最好通過以貨幣供應增長率為目標來實現。
實際上,弗里德曼 (1968)和菲爾普斯 (1968 ) 批評最初的飛利浦曲線主要是因為它假定了永久性就業通脹權衡。
貨幣主義菲利普斯曲線將非常接近於:
$$ \pi_t = \pi_t^e + \lambda( \ln Y_t - \ln \bar{Y}_{t}) + \epsilon^s_t $$
在哪裡 $ \pi_t $ 是通貨膨脹, $ \pi_t^e $ 通脹預期 $ \ln Y_t $ 目前輸出的日誌 $ \ln \bar{Y}_{t} $ 自然產出率的對數。這裡的論點是,如果政府遵循通貨膨脹政策並且人們並非完全不理性,那麼最終 $ \pi_t = \pi_t^e $ 並且不存在通貨膨脹與產出的權衡。然而,即使是弗里德曼本人也沒有反對短期交易。在他看來,問題在於,為了實現永久性的權衡,政府總是必須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瞄準不斷增加的通貨膨脹,從而“讓人們感到驚訝”。然而,期望調整的時刻 $ \pi_t= \pi^e_t $ 從某種意義上說,飛利浦曲線將是“平坦的”,產出將與通貨膨脹率正交,因為這些條款會相互抵消。因此,如果我們認為 $ \pi_t= \pi^e_t $ 將永遠成立,那麼即使在短期內也不會有取捨——但這並不是貨幣主義者曾經爭論過的,至少弗里德曼和菲爾普斯沒有爭論過。弗里德曼和公司。他們在理性預期革命真正站穩腳跟之前撰寫他們的研究,因此他們對理性預期如何運作的處理並不像今天那麼嚴格,這可能會導致一些誤解。我認為這要麼在某種程度上沒有被 Froyen 的書正確解釋,要麼存在一些誤解(我不知道這本書,所以我不能對此發表評論)。
同樣從您的問題來看,您的教科書的作者是指新凱恩斯主義飛利浦曲線還是類似加速主義飛利浦曲線的東西還不清楚。
駕駛室被認為是“凱恩斯主義”的加速主義飛利浦曲線如下所示:
$$ \pi_t = \pi_{t-1} + \lambda( \ln Y_t - \ln \bar{Y}_{t}) + \epsilon^s_t $$
這條飛利浦曲線與上一條的不同之處在於,不是通脹預期 $ \pi^e_t $ 我們剛剛過去的通貨膨脹 $ \pi_{t-1} $ (我猜這也許是你教科書中提到的假設)。這意味著通貨膨脹和就業之間總是存在一些短期的權衡。
新凱恩斯主義飛利浦曲線更加不同,由以下公式給出:
$$ \pi {{t}}=\beta E{{t}}[\pi {{t+1}}]+\kappa y{{t}}. $$
新凱恩斯菲利普斯曲線實際上是基於弗里德曼和菲爾普斯的思想(見羅伯茨;1995),現在的機制取決於目前對未來通貨膨脹的預期 $ E_{{t}}[\pi _{{t+1}}] $ . 這裡總是存在通貨膨脹和產出之間的短期權衡,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權衡不是取決於過去的通脹是什麼,而是未來的通脹預期是什麼。
如您所見,所有三種模型都允許貨幣政策在短期內刺激經濟,但機制不同:
在弗里德曼和菲爾普斯的案例中,當人們的通脹預期不正確或者他們對政府感到驚訝時,就存在短期通脹-產出權衡。
在加速主義的情況下,通脹和就業之間總是存在短期權衡,因為假設通脹預期剛好超過通脹 $ \pi^e = \pi_{t-1} $ .
在新凱恩斯主義飛利浦曲線中,該機制取決於目前對未來通脹的預期,並且在通脹和就業之間總是存在權衡取捨,這種取捨取決於未來的通脹預期。
我認為 Romer Advanced Macroeconomics 對飛利浦曲線有很好的處理,所以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這方面的資訊,我會推薦這個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