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修復”美國金融體系的意外後果

  • January 22, 2015

去年,我讀了*《銀行家的新裝:銀行業出了什麼問題以及如何應對》*一書。該書解釋了最近 2007-2009 年金融危機的一些原因,並給出了防止類似危機再次發生的一些措施。一些步驟是

  1. 取消 FDIC,

  2. 提高銀行的資本要求(提高到約 30%,而不是目前的 2%-3%),以及

  3. 責任完全由銀行所有者和銀行內部的決策者承擔(即沒有政府救助,儲戶會收到一定數量的美元而不是 0 美分,等等)。

然而,經濟學在困擾著意想不到的後果的規律。如果將這三點落實到美國金融體系中,可能會產生哪些意想不到的後果?

  1. 會導致普遍恐慌導致的銀行擠兌回歸,並給系統帶來額外的不穩定性。

人們普遍認為,19 世紀的銀行擠兌不僅是資不抵債或流動性不足的症狀,而且偶爾也會由競爭對手(其他銀行)散佈謠言引發。一般來說,這是一個壞主意,它基於銀行只是另一項業務的謬論。

  1. 它們通常超過 2-3%,10-12% 是崩盤時的平均值,而巴塞爾協議 3 將這一比例提高到 15% 以上。這通常是一個好主意,但這取決於資本的類型 - 更多的損失準備金是好的,但簡單地持有額外的股本並沒有那麼多。在增長發生的同時,經濟增長也有副作用。

3)這似乎有點混亂。存款人不是銀行的決策者——他們是客戶。銀行的所有者、經理和股東不一定是同一個人,但特別是讓經理和所有者以其全部資產支持銀行可能會很有趣。就像“願你生活在有趣的時代”一樣有趣。英國人認為 18 至 19 世紀的蘇格蘭銀行業更加穩定,因為如果銀行倒閉,銀行所有者的全部財產將被沒收。然而,在當今世界,預計會引起問題,如果銀行是這種懲罰性所有權阻礙的唯一類型的公司,那麼人們可能會想像相對較少的人會想要擁有一個,或者會找到創造性的方法要求。

銀行通常也被認為是相當安全的投資(至少在重大信貸危機之間),以及對養老基金和退休人員的良好投資,因為它們的股息提供了穩定的收入流。炸毀這些機構可能並不完全可取。

儘管如此,銀行的主要問題以及為什麼它們不僅僅是另一家公司的答案 - 是它們提供貨幣供應。任何銀行危機以及任何提議的改革都帶來的問題是,在貸款違約失敗的情況下,如何避免或解決貨幣和信貸供應緊縮問題。1 & 3) 特別是可能會導致貨幣大幅收縮,並使金融體系回到 19 世紀的不穩定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不用說,它像溜溜球一樣上下跳動. 維基百科有一個很好的列表:

銀行業危機清單

這只是部分答案,但我想指出並描述許多研究經濟學家在觀察(1)“消除 FDIC”時會想到的理論文獻。通常首先從理論上討論這類問題的簡單框架是所謂的 Diamond-Dybvig模型,它試圖建立一個非常簡單的理論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成熟度轉換以一種直接的方式發生。(在這次採訪中,成熟度轉換得到了很好的定義,我無恥地從目前版本的第一個參考資料中刪除了它

$$ wikipedia page $$:) 不幸的是,其他快速參考有點枯燥。)期限轉換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這可能導致所謂的銀行擠兌;Diamond-Dybvig (“DD”) 試圖用一個簡潔的模型來捕捉這種動態。 我會注意這個模型本身是非常抽象的——真正的金融系統是非常複雜的。無論如何,一段時間以來,它一直被用作探索與銀行穩定性相關的理論思想的框架。

我將首先從模型的直覺開始。在該模型中,銀行通過將短期賬戶(儲蓄賬戶,也許是貨幣市場賬戶)轉換為長期貸款來運作。銀行收取存款人的錢,保留一定的金額,然後將一定的金額作為長期住房貸款、汽車貸款或小企業貸款借出。這意味著每個人在一天結束時都會得到一些東西——儲戶可以得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來存放他們的錢,並獲得一些適度的儲蓄回報;房主和企業主可以平息多年的巨額住房和資本成本,每個人都可以從“增加生產”中分得一小部分,因為可以發放貸款。有一些投資項目會失敗(房屋違約,企業破產),但銀行可以適當規劃。

並不是所有的儲戶都同時需要他們的錢——畢竟,這就是為什麼你一開始就把錢放在一個安全的地方。銀行知道(或猜測)平均有多少人需要使用他們的資金,並持有那麼多(加上額外的“安全緩衝”)。其他一切都是為了實現上述利益而藉出的。

該系統執行良好,除非出於某種原因,有足夠多的人開始相信有足夠多的其他人會比平時更頻繁地提取資金——也許是一次性提取資金。遊戲的結構大家大致都了解:第一階段,如果想取錢的人太多,銀行就會倒閉。第二階段,如果每個人都意識到這一點,他們會想先拿到錢。第 3 階段,我個人需要在其他人之前把我的錢拿出來,我知道其他人都知道這一點,所以現在是一場比賽。

現在,只有當每個人都相信其他人都認為銀行沒有足夠的錢給每個人時才會發生這種情況。對於一家“孤軍奮戰”的銀行來說,這始終是一種危險。然而,它也展示了一種將一切都扼殺在萌芽狀態的方法:為個人儲戶制定保險計劃。你需要能夠可信地告訴借款人,“別擔心,即使銀行倒閉,你的存款也有保險,你至少會得到 X 的回報。” 這個承諾本身(而且它必須是一個“好”的承諾;一個沒有人相信的承諾將是無用的)將防止許多可能發生的銀行擠兌事件,這種情況在銀行本質上沒有任何問題時可能發生。

以上幾點的理論說明是著名的Diamond-Dybvig模型 [wiki page here,實際上相當不錯]。該模型非常漂亮地列出了世界上每個人——存款人、銀行、貸款人——所面臨的限制。它以一種非常乾淨和清晰的方式做到這一點,這也是它如此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如果你曾經對這些東西很感興趣,我肯定會建議你在某個時候使用這個模型,最好是和你可以“ping”的人一起輸入(也許在這裡,稍後)。這是可以用來解決更大問題的框架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或者,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如何以最簡單的方式建構觀察到的現象,這始終是您想要的開始方式)。

這是很好的理論結果之一,它非常直覺且易於理解,任何人都可以理解。事實上,它實際上是經典“生活很美好”的主要情節裝置,其中

$$ SPOILER! $$電影中的第一次銀行擠兌被這對夫婦的蜜月基金為存款人的賬戶“提供保險”而平息。(蜜月基金在現實世界中的等價物,當然是美國的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現在,說了這麼多,我不知道銀行家的新衣服中第(1) 點“消除 FDIC”的上下文是什麼。我懷疑作者知道上面概述的所有內容,並且他們可能對如何處理在沒有一些存款保險系統的情況下自然出現的“銀行擠兌”問題(又名“美好生活”問題)提出了另一種建議。如果他們提倡對存款人保險進行“一掃而光”,那將是非常極端的——但我不知道這是否是他們真正提倡的。

有大量關於銀行擠兌的實證文獻——請參閱@Lumi 的回复,尤其是銀行擠兌清單。我敢肯定,如果您從該列表中隨機選擇銀行擠兌並在 Google Scholar 中搜尋,您會發現大量實證論文。(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所​​以很遺憾無法更具體地回答這個問題。)

引用自:https://econom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1729